你們不悔改,就必要喪亡
圖: 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的比喻。
主內的兄弟、 姐妹:
每年四旬期的首兩個主日,我們都要默想耶穌在曠野中
受魔鬼試探和在山上顯聖容的事蹟,讓我們明白,耶穌
的特殊使命,是叫人類走出罪惡的奴役,與
天主重歸於好。
從第三主日起,每年,就各有不同的逾越行程路線:
甲年、走的是洗禮新生命的行程;乙年、走的是光榮十
字架的行程;今年是丙年,行程則側重於悔改和罪赦。
悔罪的行程,首先是一個呼籲(路十三1 ~ 9)、然後是
等待(路十五1 ~ 3,11 ~ 32)、最後是赦免(若八 1 ~
11);主導整個悔罪行程的就是 天主,是 天主呼籲
我們悔改、是 天主在等待我們悔改、也是 天主要赦
免我們的罪;這是 天主愛世人的奧秘。
在四旬期內,勤讀聖經,是教會長久以來的靈修傳統;
而且,在四旬期的禮儀慶典中,誦讀聖經卻另有一層更
深遠的意義。
教會在禮儀中特別為我們選讀的聖經章節,一方面是為
了讓我們更有意識和積極地參與禮儀的慶祝;另一方面
也是為了給我們敞開 天主的奧秘,教導我們在
天主的愛中生活。
這實在是讀經和祈禱相互聯繫的兩面,也是悔改和善行
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因此,讓我們從這丙年四旬期第
三主日起,連續三個星期在這條悔罪的行程上攜手同行
,以悔改來回應 天主的呼籲,以善行回歸等待著我們
的 天父那裏,以感恩之心享受 天主的寬仁。
悔改,是緊急迫切、刻不容緩的事情;在這主日的福音
中,耶穌兩次對我們說:「如果,你們不悔改,也都要
同樣喪亡」(路十三 3,5)。
針對比拉多如同宰殺祭獻的牲畜那樣屠殺了一些加里肋
亞人,以及史羅亞塔倒塌、壓死了十八位耶路撒冷人,
耶穌做了這樣的回答。
這些死者是否比他們同城的人罪過更深重,並非重點,
也不能把他們的死因只歸咎於他們自己;對於一個人的
死亡,人人都脫不了關係。
罪惡的領域總是如此普遍和廣泛,每當我們說起罪惡,
我們必需承認,我們都是罪人。
我們必需將這罪的意識應用在我們的悔改上;因為,罪
實在是個很大的不幸,況且,罪的後果也將殃及每一個
人。
罪惡,並非泛泛之詞,我們不能只是泛泛地譴責罪惡。
耶穌呼籲我們悔改時,就清楚地提及加里肋亞人和耶路
撒冷人的罪;因為,罪惡具有明確的面貌。
在耶穌的時代,以色列北部的加里肋亞經濟比較發達;
土地肥沃,所以,有農業;靠近加里肋亞海,所以,有
漁業;在這富裕的地區,人民貧、富不均的情況也更為
嚴重,富人絲毫不顧窮人的死活。
《路加福音》描述的那位只為自己厚積財產、卻不在
天主前致富的糊塗富人,所指的正是加里肋亞人典型的
罪(參閱:路十二13 ~ 21)。
耶路撒冷那時是宗教活動的中心,自認是宗教禮儀之邦
,耶路撒冷人通常自視甚高,相當輕視世俗化的加里肋
亞人。
納塔乃耳就曾以這種情懷評論來自加里肋亞境內的耶穌
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麽好事嗎?」(若一46)
同樣,宗教領袖們也以地緣方面的理由否定耶穌是先知
;他們回答為耶穌辯護的尼苛德摩說:「難道,你也是
出自加里肋亞嗎?你去查考,你就能知道:從加里肋亞
是不會出先知的!」(若七52)
耶穌對那些自充為義人、輕視他人的人所設的「法利塞
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指的正是耶路撒冷人典型的罪
(參閱:路十八 9 ~ 14)。
延續眾先知和若翰的呼聲,耶穌以新的權威對我們、也
對整體教會發出這急迫的呼籲:「你們悔改吧!」
在四旬期間,這呼籲尤其顯得強烈。
然而,耶穌的呼籲同時也給我們道出 天主的寬仁和耐
性; 天主的確不願看見罪人喪亡,反而更樂於看見罪
人悔改。
耶穌明明地說了:「我來,不是為了召叫義人,是為了
召叫罪人悔改」(路五32)。
天主從來不幸災樂禍;祂只賜予生命、只知行善。
在這主日的福音中,耶穌還講了一棵無花果樹的比喻,
說明 天主不忍心把不結果的無花果樹砍掉,仍舊期望
它在特別細心的照料下,終究會開花結果。
的確,是因為 天主的耐性,罪人才有最後一次悔改的
機會;是因為 天主的寬仁,罪人才獲得 天主特別的
照料。
天主的耐性和寬仁,絕不表示祂怠忽職守,沒有立即施
行正義,反而是因為祂願意罪人意識到悔改的急迫性。
天主總是不知疲憊地期待罪人悔改, 天主對罪人的耐
性,似乎顯得 天主軟弱無能;可是,對於拒絕悔改的
罪人, 天主也真的無能為力。
天主無法讓拒絕悔改的罪人享受祂的慈愛和恩寵;因為
, 天主的慈愛和恩寵是一份禮物,禮物需要人自由地
接受,才能成為真正的禮物。
我們越默想 天主慈愛和恩寵的啟示,我們就越「領悟
基督的愛是怎樣的廣、寬、高、深,並知道基督的愛是
遠超過人所能知的,為叫我們充滿 天主的一切富裕」
(弗三18 ~ 19)。
在這主日選自《出谷紀》的第一篇讀經中,當梅瑟詢問
天主的名字時, 天主回答他說:「我是我是!」
中文表達不出希伯來文原文的語意,所以,中文聖經只
得把 天主的名字譯成「我是自有者」或「我是自有、
永有者」(出三14)。
其實,「我是」,在此也可以譯為「我在」;當
天主的子民受苦時, 天主在;當 天主的子民受壓迫
時, 天主在;所以, 天主看見他們所受的痛苦、聽
見他們發出的哀號;所以, 天主要下去拯救他們脫離
埃及人的手,領他們離開那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的
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出三7 ~ 8)。
「我在」,是 天主「永久的名字、世世代代的稱號」
(出三15);由於 天主在,所以, 天主可以向人許
諾「我必與你同在」(出三12);由於 天主永遠都在
,所以, 天主可以對自己的許諾永遠忠實。
當 天主啟示祂的名字是「我是」、「我在」時,
天主同時也啟示祂是唯一、全能的 天主。
天主是「我是」:「 上主的斷語,為叫你們認識和信
仰我,並明白我就是『那位』;在我以前,沒有受造的
神,在我以後,也絕不會有。
我,只有我是 上主;我以外,沒有救主」(依四三10
~ 11)。
天主是「我在」:宇宙萬物都因 天主而存在,也都要
依靠祂才能繼續存在。
天主在, 天主常以祂的話語和行動讓我們看見祂的臨
在,並向我們展示祂的寬仁和慈愛。
在人類的歷史中, 天主為了給人啟示救恩的道路,不
斷向人顯示自己;當人們走偏時,祂又急迫地呼籲他們
回歸這條生命的道路。
天主不但不對人絕望,反而派遣自己的兒子向人宣講決
定性的悔改,並將聖神傾注在他們身上,使他們終能結
出獲得救恩的果實。
天主聖子甚至降生成人,取了人的名字;但是,祂仍以
天主的權威向我們宣佈說:「我是生命的食糧」(若六
48);「我是世界的光」(若八12);「我是復活」(
若十一25);「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十四 6)
祂也以 天主的權威向我們許諾:「我必同你們天天在
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因此,讓我們聆聽耶穌勸勉我們悔改的呼籲,自由爽快
地回應 天主的慈愛,以感恩之心接納 天主的恩寵;
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