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你如呼喊, 上主必要俯允;你若哀求,他必答說:「我在這裏! 」
你若由你中間消除欺壓、指手畫腳的行為和虛偽的言談;你若把你的食糧施捨給飢餓的人,
滿足貧窮者的心靈;那麼,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將如中午。
上主必要時常引領你,在乾枯之地,使你心滿意足,並使你的骨頭堅強有力;你將成為一座
灌溉的樂園,一個總不涸竭的水泉。
你的後裔將重建往日的廢址,你要豎起那久遠的基礎,人要稱你為:「缺口的修補者,」
「廢墟的興建者,」為叫人居住。
假使,你在安息日限止你的腳步,在我的聖日停止你的營業,稱安息日為喜樂,為
上主可敬的聖日;假使,你尊崇聖日而不去旅行,不苦心經營或談論生意;那時,你將喜樂於
上主。我要使你駕臨地之高處,使你享受你祖先雅各伯的產業:這是 上主親口說的。
( 依五十八 9 ~ 14 )
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肋未,在稅關那裏坐著,便對他說:「跟隨我吧! 」
他便捨棄一切,起來跟隨了衪。
肋未在自己家中為祂擺設了盛筵,有許多稅吏和其他的人與他們一同坐席。
法利塞人和他們的經師就憤憤不平,對衪的門徒說:「你們為什麼同罪人和稅吏一起吃喝?」
耶穌回答他們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
我來不是召叫義人,而是召叫罪人悔改。」 ( 路五 27 ~ 32 )
福音記載了很多耶穌與個別人士相遇而擦出火花的片段。這些描述,在聖史們筆下,往往說來
爽朗,一新耳目。
為一直在尋找值得自己將一生奉獻的人來說,與耶穌相遇,肯定是一種淨化和堅強心志的經驗。
今天福音中的人物,對耶穌的反應迥異。最初,肋未看來不可能成為耶穌的門徒,至少有些跟他
共事的伙伴是苛刻和貪婪的稅吏。但是,肋未跟他們不同;當他遇上耶穌這位義人,他就做出
完全無私的回應。
渴望「度更有意義的人生」,一定是肋未長久以來的期望。一旦找到了,他就願意「放棄一切」,
追隨耶穌,並因此非常高興,在家中擺設了盛筵。
另一方面,法利塞人雖然熟讀經書及法律,卻看不見耶穌本身就是法律和經書,更未能因為
別人找到更豐盛的生命而跟他一起慶祝。
這並非因為法律與經書本身不妥,而是接近 天主寵幸的人,感受不到自己需要 天主的恩寵。
肋未知道自己需要甚麼。
耶穌明察兩者,識別區分:「我不是來召叫義人,而是召叫罪人悔改」。
親愛的主,教我欣賞載滿永生的話的聖經,是多麼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