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的必要 〈四旬期第三主日〉
在四旬期中,教會格外用心講授要理,為給「候洗者」
【即將在耶穌復活節前夕領受洗禮的慕道者(望教者)】
加緊要理和靈修的訓練。
在這段時期中,主日彌撒的教訓集中於兩點:一點是信德
、另一點是悔改。
四旬期第一和第二主日著重信德;第三、第四和第五主日
強調悔改。
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三主日,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分別
取自舊約出谷紀第三章第一到八及十三到十五節、聖保祿
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第十章第一到六以及十到十二節、聖
路加福音第十三章第一到九節。
福音的內容包括耶穌的兩篇講話,第一篇講悔改的必要、
第二篇講 天主對待罪人的耐心;讀經一和讀經二也分別
闡述這兩端道理。
我們先從讀經一說起;這篇讀經敘述 天主藉著火焰的形
象,從荊棘叢中顯現給梅瑟,向他啟示了自己的名字:「
我是自有、永有的」,同時也流露了祂本性的仁慈。
天主這樣說:「我看見了我的子民在埃及所受的痛苦,聽
見了他們因工頭的壓迫發出的哀號,我已注意到他們的痛
苦;所以,我要下去,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
離開那個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奶蜜豐富的地方」(出
三 7 ~ 8)。
讀經一之後的答唱詠援引聖詠,進一步闡明這篇讀經訊息
是 天主對待罪人的仁慈。
上主富於仁慈寬恕,極其慈悲,不輕易發怒;天離地有多
麼高,祂的慈愛對敬畏祂的人也多麼深厚。
在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裏,聖保祿宗徒紀念以色列人和
梅瑟在曠野裏度過的生活;當時,大多數以色列人沒有得
到 天主的歡心,因而倒斃在曠野裡了。
聖保祿認為這是我們的鑒戒,為使我們懂得悔改的必要。
讀經二這樣說:弟兄們,我想提醒你們,我們的先祖都曾
經由祥雲引領,並從海中通過;在雲中、在海裏,他們都
受洗歸於梅瑟,他們都吃了同一的 神糧、喝了同一的
神水;因為,他們飲的是伴隨著他們的靈石流出來的水,
那靈石就是基督。
但是,他們之中,大多數人不為 天主所喜悅;因此,橫
屍在荒野之中。
此事確是我們的借鏡,務使我們不像他們那樣,貪戀邪惡
的事。我們絕不要口出怨言;他們中一些人因口出怨言,
被毀滅者所消滅。
他們所遭遇的這些事都應成為借鏡;這事之所以記載下來
,正是為警戒我們這些生活在末世的人。
所以,誰自以為站得穩的,誰就該小心,免得跌倒(格前
十1 ~ 6,10 ~ 12)。
在彌撒福音中,耶穌也以被羅馬人鎮壓殺害的和被史羅亞
塔倒塌壓死的人為鑒戒,強調悔改的必要;同時祂又講了
一棵無花果樹的比喻,說明 天主對待罪人的耐心。
彌撒福音這樣記載說:正當那時,來了幾個人,把有關加
里肋亞人的事,就是關於比拉多把他們的血混合在他們的
祭品中的事,報告耶穌。
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以為,這些遭難的加里肋亞人比
其他所有的加里肋亞人更有罪嗎?
我告訴你們,不是的。
你們若不悔改,你們也都將同樣喪亡。
從前,史羅亞塔倒塌下來,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
他們比耶路撒冷其餘的居民所負的罪債更重嗎?
我告訴你們,不是的;可是,你們若不悔改,你們也都將
同樣喪亡」。
祂又講了這個比喻:有人在他的葡萄園裡種了一棵無花果
樹;他到那樹上找果子,卻找不到,就對園丁說:「這三
年來,我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竟找不到;砍掉它吧
!何必白占土地呢?」
園丁回答他說:「主人,再留它一年吧!讓我在它周圍將
土挖鬆、再放些肥料,或者,將來會結果實;不然,你就
砍掉它」(路十三 1 ~ 9)。
悔改的必要和 天主對待罪人的耐心,這是本主日彌撒留
給我們的兩點教訓;彌撒中的集禱經融會這兩點教訓,邀
請我們祈求無限仁慈的 天主賞賜我們悔改的恩典。
無限仁慈的 天主,祢是美善的根源,祢教導我們用祈禱
、齋戒和賙濟貧病來抗拒惡行,並治療罪過的創傷。
求祢因祢的仁慈,俯聽我們真誠地懺悔,光照我們認清自
己的軟弱,幫助我們不斷改過遷善;以上所求,是因祢的
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
天主,永生永王;阿們。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悔改是耶穌開始宣講時的宣講主題
;當時,耶穌的宣講對象是還不曾信仰祂的人們,祂所說
的悔改,主要是以聖洗聖事為其體現的正常場合,那就是
藉著相信耶穌所宣佈的福音和領受教會所施行的聖洗聖事
,棄絕罪惡並獲得救恩;或者說,獲得一切罪過的赦免並
享受新生命的恩典。
但是,領了聖洗聖事的基督信徒仍舊能犯罪,要獲得領洗
後所犯的罪的赦免,還是必需悔改;所以,在教會中便有
一種《再次悔改》的說法。
教會所說的悔改,一律是指內心的悔改;在新編的
天主教教理書上是這樣解釋的:
內心的懺悔是整個生活的徹底調整,是全心歸向
天主、是不再犯罪、是疾惡如仇,對過去所犯過的罪的深
惡痛絕。
內心的懺悔,同時也意味著要期待 天主的仁慈和依賴祂
聖寵的協助,來改變生活的意願和決心。
這內心的懺悔也包含一種有益的苦楚和憂傷,這就是以前
教父們所說的「心靈痛苦」和「心中懊悔」。
在本主日、四旬期第三主日的彌撒福音裏,耶穌論述「加
里肋亞人被殘殺」和「史羅亞塔倒下」兩件事,警告世人
要及早回頭,痛悔改過。
同時,祂引用無花果樹的比喻指出,人如果忽略悔改,必
招致喪亡。
在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裏,聖保祿宗徒也以「沒有得到
天主的歡心,因而倒斃在曠野裏的以色列人民為鑒戒」,
向我們解說悔改的必要。
天主是公義的;罪人不知悔改,免不了要受到祂的嚴重懲
罰;但是, 天主更是極其仁慈的,罪人知道悔改,必定
能獲得祂的寬恕。
本主日彌撒中第一篇讀經敘述 天主藉著火焰的形象,從
荊棘叢中顯現給梅瑟,向他啟示了自己的名字,同時,也
表露了祂的本性的仁慈;正如我們在彌撒中答唱詠裏所讚
頌的 : 「 上主富於仁慈寬恕,極其慈悲,不輕易發怒;
天離地有多麼高,祂的慈愛對敬畏祂的人也多麼深厚」。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悔改,就是痛悔和定改。
痛悔,是甚麼?
心裏難過,悔恨自己的罪;因為,得罪了 天主。
痛悔,要緊、不要緊?
十分要緊;凡開了明悟的人,不發痛悔,不得罪赦。
定改,是甚麼?
立刻定志,從今以後,寧死,再不敢犯罪,並要盡力避免
犯罪的近機會。
痛悔、定改,分開、分不開?
分不開;有真心痛悔,必有真心定改;沒有真心定改,也
算不得真心痛悔;這是我們在要理問答上所學習到的有關
悔改的知識。
本主日的彌撒禮儀告訴我們,促使我們悔改的動機有兩個
:一個是畏懼、另一個是信賴;畏懼 天主的公義、信賴
天主的仁慈。
耶穌舉了「加里肋亞人被殘殺」和「史羅亞塔倒下」兩個
例子,聖保祿宗徒提起倒斃在曠野裏的以色列人民,都是
強調畏懼、來說明悔改的必要。
我們犯了罪,若不悔改,不能獲得 天主的寬恕;必定要
受到 天主的嚴重懲罰。
但是,真正的悔改不能只來自畏懼,更應該出於對
天主仁慈的信賴;這是本主日第一篇讀經所提醒我們的一
點。
我們說過,四旬期第三和第四主日的彌撒禮儀的主題都是
悔改;現在,我們再補充一句說:四旬期第三主日講悔改
的必要,著重於畏懼 天主的公義;第四主日則強調信賴
天主的仁慈,我們將在下個主日彌撒中講到這個話題。
願 天主降福你們;亞孟。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