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三日,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周三公開接見
活動,教宗方濟各結束了關於大聖若瑟的要理講授
,以『老年的意義和價值』為主題,開始新一輪的
要理講授。
教宗說,『輕視年長者是集權主義的典型』,青年
應與年長者交談,這是向人類傳授智慧的途徑。
教宗指出,年長者對社會是一種祝福,青年應該與
他們交談,免得落入迷惘的境地;而且,老年人的
生命也有其富饒之處,因此,斷不可陷於沮喪。
首先,教宗表示,我們處於一個以人口下降為標誌
的時代,年長者實為一個『新群體』。
但是,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從未有過如此衆多的人
群;被丟棄的危險甚至更常出現。
事實上,年長者往往被視為『一個負擔』;在疫情
的第一個階段,正是這些年長者付出的代價最大。
他們已經屬於最弱勢、且被忽視的人群,在活著的
時候,我們沒有過多地注意他們,甚至,我們也沒
看到他們死亡。
接著,教宗提到關於年長者的權利和社會的責任,
說明這憲章是各國政府而非教會撰寫的,它為瞭解
年長者擁有的權利是有益的。
教宗認為,談年長者的問題,並非只涉及數量上的
變化,它表明不同年齡人的團結處在危急中;換句
話說,年長者的問題是為明瞭和重視人的整體生命
的實際參照點。
在當今社會中,兒童、青年、成年人及年長者一起
生活共處,但是,比例發生了改變;教宗說,長壽
形成了大量的人,在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兒童數量
極少,這種不平衡的狀態造成許多後果,青壯年成
了主流文化的唯一模式,這是一個自成一體、永遠
保持年輕的個體。
因此,教宗問道:難道,青春真的涵蓋了生命的全
部意義?年老只是代表生命的空虛和喪失?
推崇青春是唯一相稱於實現人類理想的年齡?
再加上對老年的輕視,視其為脆弱、衰退、殘疾,
這不正是二十世紀極權主義的主要典型;難道我們
忘記了這一點?
除了這些問題,教宗又提出另外幾個問題:
在結構上,長壽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歷史加重了
負擔;但是,我們必須捫心自問:長壽的精神品質
和團體意識是符合這個事實的思想和愛的考量嗎?
難道,年長者需要為他們依靠別人頑强地生存去請
求原諒嗎?
還是應為他們給所有人的生命意義帶來的恩典受到
敬重呢?
的確,在生命意義的呈現上,尤其在所謂的『發達
』文化中,老年的份量不大;這種年齡的人被視做
無法提供特別的貢獻,本身活著也無意義。
此外,沒有鼓勵人們去尋找他們,也沒有教育團體
去認可他們。
總之,老齡是社會空間的一個特定部份,占了一個
人生命中三份之一的時間,有時,有一些護理方案
,卻沒有生存計畫。
教宗强調,這是思考、想象力和創意上的一個空白
;在這種丟棄文化中,年長者好似被丟棄的物品。
教宗也告誡,不錯,青春是極美好的,但是,青春
永駐則是一種極危險的幻覺。
年長者有著與年輕人同樣的重要性和美妙;我們必
須記住這一點:代際同盟是我們失去的恩典,在這
丟棄文化和講求生產率的文化中,必須重新找回這
份恩典。
教宗談到一個實際存在的危險:若年長者抗拒聖神
,埋沒他們過去的夢境,年輕人就再也無法看到他
們為走向未來必須要做的事;相反的,若年長者傳
授他們的夢境,年輕人就能夠看清他們必須採取的
行動。
同樣,若年輕人不再詢問年長者的夢境,低頭盯著
那些不超過他們鼻子的願景,就會很辛苦地承受他
們的時下和肩負他們的未來。
如果,祖父母們屈服於他們的傷感,年輕人便會更
加依賴他們的智能手機。
屏幕可能還亮著,生命卻提前熄滅了。
疫情最嚴重的後果不正是年輕人的迷惘嗎?
因此,需要汲取年長者的智慧,他們擁有能夠運用
的、已經生活過的生命資源。
教宗問道,年長者自己會不會袖手旁觀,看著年輕
人失去願景?還是陪伴他們,給他們的夢境加熱?
他又對也許感到氣餒和泄氣的年長者們說,老年應
做為一種奉獻、要活出生命的意義,不是得過且過
地去耗盡。
如果,不恢復人性上應有的生命尊嚴,老年就注定
要在沮喪中封閉自己,使人人都失去愛。
人類和文明的這一挑戰要求我們做出努力,並請求
天主的幫助;我們要祈求聖神的幫助。
對生命中所有年齡段而言,老年是一份恩典,是成
熟和智慧的恩典。
最後,教宗强調,年長者不只是占據了智慧的位子
,也應與年輕人交談;這很重要。
年輕人必須與年長者交談,這將是為人類傳遞智慧
的橋樑;祖父母們如同樹木的根,他們全部的生命
都在那裡,年輕人如同花朵和果實,如果,汁液、
即這來自樹根的汁液不來,他們就永遠不會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