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景氣一片低迷之際,人人都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及未來在打拚之餘,
竟然,有一位這麼令人感動、默默行善的小人物,他是今年富比世雜誌亞洲
行善英雄榜上最動人的身影,更是台灣之光 !
雖然,無法像他一樣;但是,請以慈悲、溫暖的心,真誠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為這個社會多注入一股暖流,讓我們的心是滿足且豐富的 !
白天,他在鐵工廠清掃鐵屑;晚上,他做資源回收到深夜;趙文正的工作很
基層,可是,他的心志深不見底。
一個月賺一萬五千多元,他捐出四分之三來助人;自己穿補丁的衣褲,刻苦
度日;這是今年富比世雜誌亞洲行善英雄榜上最動人的身影。
和許文龍、張榮發、戴勝益等富豪行善的照片擺在一起,趙文正衣著破舊,
面容滿布風霜;但是,藏在這張臉孔下,卻是一顆難以想像的慈悲心。
家扶中心志工形容,趙文正每次來捐款,口袋裡掏出的鈔票都還沾著油漬;
顯示他從回收場賣完破銅爛鐵,就立即捐出來。也就是說,每夜在街頭翻撿
垃圾,他心裡念念不忘的,都是那些貧苦、無依的孩童。
一般人行善,多半是因為「行有餘力」;然而,趙文正不同。
他出身貧苦,未曾接受良好教育,至今,在鐵工廠擔任清潔工作;嚴格而論
,都不算是正職。
他有五名子女,自己生活儉樸到近乎自虐的地步;但是,捐款助人,對他卻
像呼吸那麼自然、自在。
「行善英雄」之名,他當之無愧。
該慚愧的,是那位辱罵他「像狗一樣在翻垃圾桶」的年輕人。
第一、資源回收,是在幫社會解決問題,是值得敬重的工作,一點也不低下。
第二、若有人困窘到必須翻垃圾,應該給予協助,而不是譏嘲。
第三、憑外表,對人驟下判斷,是膚淺的行為,是歧視的來源。
這位粗魯的年輕人知道趙文正的真實故事後,不妨找個機會向他致歉。
但願行善也是一種社會傳染病;聽到趙文正的故事後,應能激發台灣更大的
、更多的善心。
台中市清潔工趙文正收入微薄,每天還辛苦拾荒,卻將大部份收入捐助貧童
,卅多年來,累積四百萬元;小人物懷有菩薩心腸,榮登美國「富比世」雜
誌亞洲行善英雄。
個性木訥的他說:「盡量做啦!行善,不是為了得獎」。
六十八歲的趙文正,一個月只賺一萬五千元,四分之三都用於社福慈善。
他低調行善,連老伴都不清楚;妻子說,「他不告訴我,看到收據才知道!」
趙文正是行善英雄榜台灣入選四人中唯一的小人物,僅國小畢業的他,不認
識其餘榜上企業家張榮發、許文龍、戴勝益;獲獎的喜悅卻寫在臉上。
他開心地秀出捐款收據及新聞剪報說,有心,就會做(捐款);沒心,再多
錢也不會做;「全在人的心!」
他從一九七九年開始捐款,起初,以父親名義捐;當時,每月只賺四千元,
一捐就是數百元;陸續認養家扶基金會七名貧童、世界展望會三名國外孩童
;捐款惠明盲校及育幼院;九二一地震捐助災區重建;去年,捐贈一輛六十
五萬元的消防警備車。
趙文正出身台中烏日佃農家庭,行善,是受兒時貧寒影響;他說,常繳不出
學費;在校,跟兄長合吃便當;下課,幫忙放牛、割草及餵豬;連寒冬都沒
錢穿長褲。
「我苦過來,遺憾沒完成學業;希望小朋友吃飽、穿暖,孩子健康,好好念
書,我就歡喜!」
他清晨騎機車出門,到鐵工廠清潔;下班後,資源回收到深夜;風雨無阻,
全年無休。
他拾荒時,曾遭年輕人羞辱:「你像狗在撿垃圾桶」;昨天,趙文正憶及此
事,一度激動,紅著眼眶說:「聽到眼淚要流下來;我惦惦(台語指沈默不
語)!」
他篤信佛教,家中掛著觀音菩薩聖訓:「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他育有兩男三女,妻兒跟著他省吃儉用,他雖心疼,但是,行善意念不會改
,沒有「退休」時間表,「再累,也要做!」
家扶人員說,趙文正省吃儉用,從不外食;出門,口渴,也不買飲料。
當年,他獨自走進辦公室,褲子滿是補丁,從口袋掏出沾上油污的皺鈔票,
只要存到錢就拿來,令人印象深刻。
「世界上,怎麼有這種好人?」家扶社會資源處長翁慧圓說,「真是台灣之
光!」
瘦小、皮膚黝黑的趙文正,身高僅有一百五十公分;愛心,讓他成為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