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審判 (谷十二 38~44)
張春申神父 著
耶穌公開生活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是在
猶太人的宗教、政治中心耶路撒冷度過的。
耶穌在那裏繼續宣講祂的訊息;但是,遭到城中權貴
的反對,發生不少教義上的爭論,並沒有接納祂。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時,正值猶太人慶祝一年一度的逾
越節,當然熱鬧非凡,祂自己也會上聖殿祈禱或施教。
今天,主日福音所記載的,是馬爾谷福音中耶穌最後
一次臨在聖殿中發生的事,此後,祂便離開聖殿,福
音中也沒有記載祂又回到聖殿。
所以,當我們要解釋耶穌譴責經師、讚美窮寡婦的段
落時,必需注意到這些背景。
今天的福音可說是耶穌結束祂的公開宣講時,象徵性
的首次審判;祂面對銀庫,以審判者的姿態坐著。
人,在祂面前分成兩邊,一邊是經師、另一邊是窮寡
婦;我們能從審判看出基督強調的價值何在。
經師受到譴責,是由於他們虛假的生活;他們尋求的
是一些虛假的事物:受人尊敬、高坐首席、他們欺侮
弱小、且以長久的祈禱來掩飾、自充為熱誠的人。
這種虛假的生活,耶穌說,必要遭受嚴重的處罰。
窮寡婦受到讚美,是因為她的生活真誠;當富人向銀
庫裏投下很多獻儀時,她在眾人面前並不害羞地投下
兩個小錢,她不怕人嘲笑,坦然地承認自己的貧窮。
她投錢的舉動讓人看見,並不是在裝窮;因為,她所
獻的是她所有的一切。
這是多麼虔誠的態度!
耶穌說,她獻得比其他人更多;故,理所當然地要得
到豐富的賞報。
在耶穌審判座前,虛假與真誠,正如同瑪竇福音中所
說,是左邊的山羊和右邊的綿羊的區別。
為什麼,馬爾谷要這樣強調虛假與真誠的分別呢?
也許,我們可以回到耶穌公開生活的初期,回想祂說
的第一句話:「時期已滿, 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
悔改,信從福音」,並從中發現審判的深意。
在耶穌的宣講中, 天父將救恩,即:正義、和平、
愛、寬恕,賞賜給人類,這正是天國臨近的福音;祂
同時指出,領受救恩的條件,那便是悔改與信從。
所以,祂依據人悔改與信從與否,來做為審判的標準
。悔改與信從,並不是別的,是從虛假的「人的觀點
」,轉變為真誠的「天主的觀點」;換言之,是捨棄
表面、浮華的價值觀,接受內在的、永恆的、真實的
價值觀。
經師的虛偽,使他們無法信從福音、聆聽天國的喜訊
;窮寡婦的真誠,是天國早已來到她心中的標記。
這樣看來,在公開生活的初期,宣講天國臨近的耶穌
,最後在猶太宗教中心的聖殿中,按照祂所宣講的,
象徵性顯示出祂審判者的身分。
第三十二主日已在禮儀年的尾聲,主日感恩禮的讀經
也引導我們默想末世及主耶穌的再來;為此,以審判
的角度來解釋今天福音的道理,也是非常合乎禮儀內
容的。
這一年中,我們每個主日聆聽的道理,主要是馬爾谷
福音中耶穌的言行,雖然內容豐富多樣,卻都是屬於
天國臨近的道理。
我們不也應該在耶穌面前反省一下,我們信仰的基本
態度,是真誠的悔改與信從呢?
或者是,虛假的不信呢?
我們像是經師呢?或是如同那位窮寡婦一般呢?
反省與行動:
在信仰生活中,我是否虛偽、不信?
我有沒有體驗過誠心奉獻帶來的喜樂?
我願意敞開心胸,請耶穌到我心中做主,讓祂轉變我
的價值觀嗎?
禱文: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主耶穌讚美窮寡婦;因為,她態度真誠,樂於奉獻一
切。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我們常能保持內心的真誠
,慷慨、喜樂地事奉 上主,回應教會及近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