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趙榮司鐸及同伴殉道節日

 

(中華殉道諸聖節)

 

 

【福音:若十二20 ~ 36】

 

在那些上來過節、崇拜    天主的人中,有些希臘人;他們

 

來到加里肋亞貝特賽達人斐理伯前,請求他說:「先生,

 

我們願拜見耶穌」。

 

斐理伯就去告訴安德肋;然後,安德肋和斐理伯便來告訴

 

耶穌。

 

耶穌開口向他們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到了;我實實

 

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

 

粒;如果,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

 

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

 

,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

 

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

 

要在那裏;誰若事奉我,我    父必要尊重他。

 

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

 

我說:    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罷但正是為此,我纔到

 

了這時辰;    父啊,光榮祢的名罷!」

 

當時,有聲音來自天上:「我已光榮了我的名;我還要光

 

榮」。

 

在場聽見的群眾便說:「這是打雷」。

 

另有人說:「是天使同祂說話」。

 

耶穌回答說:「這聲音不是為我而來,是為你們。

 

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現在,這世界的元首就

 

要被趕出去;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

 

眾人來歸向我」。

 

祂說這話,是表明祂要以怎樣的死而死。

 

於是,群眾回答祂說:「我們從法律上知道,默西亞要存

 

留到永遠;祢怎麼說:人子必需被舉起呢?

 

這個人子是誰?」

 

耶穌遂給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片刻;你們趁著

 

還有光的時候,應該行走,免得黑暗籠罩了你們。

 

那在黑暗中行走的,不知道往那裏去。

 

幾時,你們還有光,應當信從光,好成為光明之子」。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就躲開他們,隱藏去了。

 

【經文分析】

 

若十二20 ~ 36是若望福音中耶穌最後一次「公開談話」,

 

在談話中出現的關鍵概念如  : 光榮、審判、人子、高舉、

 

光明、黑暗、新生等,都在耶穌和尼苛德摩的談話中(若

 

三  1 ~ 21)出現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主日和上

 

個主日的福音選讀具有內在的關聯。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

 

故事可以分成四段:希臘人來訪(20 ~ 22)、耶穌受光榮

 

的時辰(23 ~ 28)、審判與人子受高舉(29 ~ 33)、抉擇

 

光明(34 ~ 36)。其中,最後一段經文(34 ~ 36)並未被

 

納入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讀中;但是,為了顧及經文的整體

 

性,我們建議信仰團體在感恩禮中也誦念這一段經文。

 

【希臘人來訪】

 

經文開始,首先提及有些希臘人希望拜見耶穌;這裡所謂

 

的「希臘人」,意思相當寬廣,泛指非猶太人。他們特地

 

在逾越節期間到耶路撒冷,由此可知,他們大概是所謂的

 

「敬畏    天主的人」,意思是指對猶太宗教懷有好感,卻

 

由於某些因素,未正式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

 

他們透過斐理伯和安德肋求見耶穌,唯有他倆是門徒中以

 

希臘名字被稱呼的;這裡大概暗示了後來基督宗教的發展

 

:耶穌復活後,也許就是由這兩位門徒率先向外邦人展開

 

福傳的工作。

 

【受光榮的時辰】

 

雖然,故事的開始是希臘人求見耶穌;但是,他們之間並

 

沒有談話。

 

耶穌直接開始啟示祂的死亡,說明祂的死亡是為了使人得

 

到不朽的生命;祂說:「人子受光榮的時辰到了」。

 

耶穌的死亡,就是受光榮;因為,祂被舉揚、回到

 

父的身邊,並因此成為人們生命的贈予者。

 

【麥子的比喻】

 

由於這些語言太過抽象,因此,耶穌透過【麥子的比喻】

 

加以解釋。

 

人人都了解,種子必需埋藏地底下一段時間,才能結出果

 

實。耶穌的死亡是必要的;否則,祂只是獨孤的自己一人

 

,祂的死亡將召喚許多人進入生命。

 

【跟隨耶穌的意義】

 

耶穌生命所體現的法律,對門徒們也是有效的;在現世,

 

他們應該輕看自己的性命,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每一位

 

門徒都面臨這種抉擇,必需做出自己的決定。

 

跟隨耶穌,就是事奉耶穌,這種跟隨帶有一個更深的意義

 

;跟隨耶穌,就必然會進入祂的苦難命運,門徒既然分享

 

「子」的命運,    天父必因此光榮他們。

 

【順從    天父的旨意】

 

然而,面對死亡,人人都會懼怕;耶穌也因此感到心神煩

 

亂。但是,祂不認為該請求    天父救祂脫離這個時辰;因

 

為,這個時辰一直在等待著祂,祂目前正面臨這時辰。

 

為了光榮    天主的名,最恰當的祈求,便是在服從中接受

 

天父安排的時辰。

 

若望福音一再強調    父子的合一,    父受光榮,同時就是

 

子受光榮;這段福音中,「天上的聲音」便證實這一點。

 

這個天上來的聲音表達耶穌的祈禱被    天父所接納,耶穌

 

的死亡是    天父所安排的;因為,    父要藉此光榮子,就

 

如同祂早已因子在世上的工程中光榮了祂一樣。

 

【世界受到審判】

 

當時,除了希臘人,還有其他群眾在場,這些人誤解了這

 

個奧秘;他們把天上來的聲音解釋為打雷聲、或理解為天

 

使對耶穌說話,皆表現出他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然而,這個聲音根本就是以他們為對象的!

 

因此,耶穌再次解釋其意義:現在就是末世審判的時辰了

 

。審判,是針對「下層」的區域,亦即死亡、黑暗、謊言

 

的區域,就是若望福音所指的「世界」。

 

審判要加在此世的首領【撒殫】之上,牠是凶手及說謊者

 

,這個世界的統治者(若八44),牠的權力都將被剝奪;

 

人們因此能找到趨向光明的道路。

 

【人子被高舉】

 

基督經由十字架被高舉進入    天主的王國。

 

「高舉」和「光榮」,是若望福音對「十字架」的詮釋,

 

是二個根本的、相互補充的概念。

 

被邪惡奴役的世界,如今,藉著基督得到釋放;祂願意吸

 

引一切人跟隨祂。

 

這個具有空間性向上吸引的圖像,表達耶穌和得救之人的

 

生命性的關連;祂首先把人吸引到十字架上(高舉),再

 

超越十字架、進入天國(光榮)。

 

【抉擇光明】

 

群眾再一次提出的抗議和默西亞的觀念有關(35),由此

 

,看出這些群眾是猶太人。

 

按他們祖傳信仰的認知,默西亞要在世上建立永遠的王國

 

(則三七25;詠八九37);福音作者所面對的猶太人團體

 

,明顯地深受這個觀念所影響。

 

福音所提出的「人子」基督論和他們傳統的想法相反;根

 

據若望的看法,永遠的救援,並不在這世上,這個世界有

 

一個期限,也就是光(基督)還在的時候。

 

經由信仰,人們能認識真道、成為光明之子;誰得到這個

 

光明,便不受黑暗不幸的危害。

 

【耶穌公開生活的結束】

 

福音最後提到耶穌離去,並把自己隱藏起來;這個提示,

 

一方面表示,耶穌公開對群眾的教導結束,從今以後,祂

 

只私下教導屬於祂的人(參閱:若十三  1);另一方面也

 

顯示,苦難與死亡已迫在眉睫。

 

【綜合反省】

 

這段經文給予我們多重的啟發:【基督就是麥子】,應該

 

被殺害,產生數倍的果實;不信的猶太人殺害了祂,祂卻

 

由死亡中復活,使更多的人信仰祂。

 

就倫理的教導而言,耶穌的命運,就是門徒的命運,耶穌

 

服從地接受【祂的時辰】,門徒也應該跟隨祂。

 

此外,今天的福音也幫助人們從錯誤的想像中釋放出來,

 

了解默西亞並非只是一位現世的光榮君王,祂是真光、是

 

我們救援的基礎;人們必需在信仰中把握光明,不要錯失

 

接近光明的機會。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聖趙榮司鐸及同伴殉道節日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