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主為愛付出愛的代價

 

主內的兄弟、姊妹:

在這三個主日連貫的逾越奧蹟信仰主題中,我們已經先後

默想了「愛的熱情」和「愛的道路」。

在默想「愛的熱情」時,我們覺悟到,耶穌自己才是

天主的聖殿、是  天主臨在及施予救恩的真實標記

在默想「愛的道路」時,耶穌親自呼籲和催促我們要瞻仰

祂、相信祂、並與祂一起以愛的熱情,在愛的道路上走向

天主。

現在,我們繼續默想這三聯主題中的最後一個主題:「愛

的代價」,也就是【耶穌為了讓我們能瞻仰祂、必需被舉

起】,將自己的生命做為恩寵的祭獻。

耶穌在祂【時刻圓滿的時候】被舉起,使所有瞻仰祂的人

都獲得永恆的救恩。

《若望福音》很多次提及【耶穌的時刻】(若二  4;七 6

,  830;八20;十二27),在前幾次,提及這時刻時,

不是解釋說它還沒來到、就是說它還沒成熟;然而,在這

主日則清楚表明,耶穌正是為了這個時刻而來;只不過,

對它的來到卻深感焦慮。

耶穌說:「現在,我心神煩亂;我該說什麽好呢?

我要說:    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刻罷

然而,正是為此,我才面對這時刻;

父啊!光榮禰的名字罷!」

雖然,耶穌表達了祂面對苦難的焦慮;但是,祂仍堅決要

光榮    天主。

耶穌擔承自己的身分和使命,視這時刻為親近

天主、使痛苦彰顯意義的時刻。

的確,逃避痛苦是人最平常和原始的本能;如果,總是把

痛苦當成毫無意義的事實,痛苦終究還是會使人痛苦不堪

。如果,把痛苦視為親近    天主的道路,痛苦的意義必定

不會隱藏太久,遲早必要顯露出來。

痛苦的意義就在於耶穌基督。

當時,有來自天上的聲音說:「我已光榮了我的名,我還

要再光榮它」(若十二28)。

這來自天上的聲音,是對耶穌使命的肯定;但是,耶穌說

,並不是為了祂自己,是為了我們發的,從而讓我們明白

,祂內心的自我意識和祂對    天主的認識。

這是耶穌的自我認知;這種認知是一種肯定、【不證自明

知道】,不是一種有待證明的疑問。

耶穌肯定地知道    天主愛祂,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徵兆。

這種可說是先天的知道,是耶穌生命的根源和活力。

由於耶穌的自我認知,【祂常把自己的時刻】與逾越奧蹟

相連,並以服從    天主的旨意為自己生命的使命。

在耶穌的逾越奧蹟中,最重要的一個事件就是「被舉起」

(若十二13;三14;八28;十二32),為吸引眾人歸向祂

,並藉著祂回歸到    天父那裏。

耶穌說:「當我從地上被舉起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

」(若十二32);因為,「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

經過我,誰也不能到    父那裏去」(若十四  6)。

【耶穌必需被舉起】,眾人才有可能回歸到    天主那裏。

為了讓我們認清這逾越奧蹟對人的效益,在今天的福音中

耶穌更把【祂的被舉起】類比成【一粒麥子落在地裏的

死亡】。

麥子在地裏的死,是為了成為一棵豎立的樹,使眾人能享

受它豐盛的果實;耶穌的死也是一樣,是為使眾人能獲享

逾越奧蹟的效益。

在這場景下,我們馬上也會想起「撒種的比喻」(瑪十三

1 ~ 9)和「芥子的比喻」(瑪十三31 ~ 32),尤其是《達

尼爾書》中拿步高王所夢見的那棵樹。

達尼爾把那棵樹解釋為,拿步高王的權勢將伸展達於地極

(達四19);那棵樹也可以前瞻性地隱喻【耶穌在十字架

的被舉起】,使所有的人都能在它的庇蔭下受到保護,

並由它獲得滋養:「這棵樹長的非常粗壯,高可摩天,大

地四極都可見到;樹葉美麗、果實繁多,足以供養一切生

靈。田野的走獸安息在它的蔭下,空中的飛鳥棲息在它的

枝杈上,一切生物都由它獲得供養」(達四  8 ~  9)。

從這觀點看,【耶穌被舉起的圓滿時刻】就是《耶肋米亞

先知書》所敘述的【    上主要與祂子民訂立新盟約的時刻

】;在這新盟約中,    天主要做人民的    天主,人民要做

天主的子民,「人人都要認識    天主」(耶卅一31-34)。

這種「認識」,是在恩寵和真理上對    天主的認識;它以

耶穌對    天主的認識為依據,也以耶穌為中保;因為,「

恩寵和真理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

從來沒有人見過    天主,只有那在    父懷裏的獨生者、身

為    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若一17 ~ 18)。

這種「認識」,也是在人際關係上對    天主的認識;它要

喚起人與人、人與    天主以及團體與團體之間最親密、且

最圓滿的生命和愛。

然而,人心是複雜的,甚至是病態的;耶肋米亞先知就說

過:「人心最狡滑、欺詐,已不可救藥;誰能透識呢?」

(耶十七 9

人總是看不見自己一方面崇敬    天主,另一方面又譭謗

天主的矛盾。

天主也曾憤怒地指責人民說:「怎麽?你們竟偷盜、兇殺

、通姦、發虛誓、向巴耳獻香、跟隨素不相識的外方神祗

,然後,來到這座歸我名下的殿裏,立在我面前說:「我

們有了保障!好再去行這一切可惡的事?」(耶七 9~10

由於受到了    天主的責備,人的確也開始意識到必需改變

自己的心,並且也多次向    天主保證,必會全心全意跟隨

上主;但是,到最後,人仍舊只在外表上遵守

天主的盟約和奉行    天主的法律。

因此,人不得不謙卑承認,只有    天主才能促成他真實的

轉化:「禰使我歸來,我必歸來;因為,禰是   

上主、我的    天主。

的確,自離棄禰以後,我已後悔;在我覺悟以後,我拍腿

自慚自愧;因為,我又染上了我少年時的恥辱」(耶卅一

18)。

人無法自救;因此,    天主必需先採取主動、與人建立新

盟約。在新盟約中,    天主將親自領導人民,將祂的法律

根植於人的心中,不再刻在石版上或寫在書上。

換句話說,    天主將親自教導人民。

這種與    天主親密關係的先決條件就在於赦罪,好使人能

再次與    天主建立起正確和好的關係:「我要寬恕他們的

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耶卅一34)。

然而,有罪,必有罰;我們說過,這是    天主的公義。

天主若要赦免人的罪,    天主就必需為人承擔罪的後果、

罪的罰。

天主為了愛我們,為我們付出了最高的愛的代價;這就是

《希伯來人書》的重要信仰宣言:「祂雖然是    天主子,

仍然藉著所受的苦難,學會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

為一切服從祂的人成了獲得永遠救恩的根源」(希五 8 ~

  9:讀經二)。

天主為了救贖人,付出犧牲自己獨生愛子的代價;這也顯

示出    天主堅決救人的意願。

耶穌以虔敬    天主之心,服從了    天主的這個意願,使救

恩成了人白白的恩寵,任由人取捨;只要人相信就能得救

,不相信就不能得救。

耶穌認識罪惡,不是因為祂犯了罪,是因為祂承受了罪惡

的後果;罪惡的後果就是死亡。

耶穌為眾人付出了死亡的代價,好使眾人能藉著祂的死亡

獲得生命;【耶穌以自己的被舉起】,為人換取能在

天主恩寵中生活的恩寵。

在這四旬期逾越節期間,讓我們努力認識    天主、相信

天主,謙卑悔改,並承認    天主為我們所付出的愛的代價

是有效的。

讓我們感謝    天主賜予我們獲得救恩的機會、在恩寵中生

活的機會,甚至選擇救恩的機會。

最後,讓我們每人都選擇    天主的救恩和恩寵、珍惜

天主的救恩和恩寵、活出    天主的救恩和恩寵;阿們。

          ~ 張德福神父 ~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天主為愛付出愛的代價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