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軟弱中的信德
圖: 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
主內的兄弟、姐妹:
在事事如意、安和樂利的境況中活出信仰,確實是一種
福氣、一份恩寵,我們可以讚美 天主、感謝 天主對
我們的厚愛,讓我們生活順遂。
由於這是信仰生活中較常見的局面,我們就以為,這是
信仰生活必然的局面,甚至還認為這是我們應得的權利
;既然,我們信仰 天主,那麽, 天主至少虧欠我們
一個好生活。
很多時候,的確, 天主是這樣善待我們,讓我們享受
祂的照料、讓我們在平安中過個幸福、健康和富足的生
活。
然而,當我們身在福中時,我們看得到周圍的人所面對
的不同遭遇嗎?
對那些所謂的「罪人」,我們是否常懷悲憫之心?或是
,心存鄙視?
患難見真情;有人落井下石、有人雪中送炭;這裡講的
是義德氣質、是信義、更是信德。
只對顯貴者慷慨的人,絕對顯示不出其人品的高尚;只
在順境中才能存活的信仰,也無法彰顯信德;因此,聖
保祿特別提醒我們、要我們謹記:「當我們還在軟弱的
時候、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就為我們死了;這
證明了 天主怎樣愛我們」(讀經二:羅五 6,8)。
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接近了我們;在我們還
是罪人的時候,祂就愛了我們;的確如此。
但是,除非我們也關懷在困苦、軟弱中的人,成為罪人
的近人,不自鳴清高、不自充為義,我們就總是無法體
驗和感悟基督對我們的愛;心裡也總是沒著落、不踏實
、捉摸不定基督對我們的愛。
然而,呼籲我們去關懷別人的話,常會顯得非常抽象,
並非因為這話本身很抽象,是因為我們不願意去給這話
找到一個具體的物件。
我們怕弄髒自己的手、怕「別人」鄙視我們;啊!又是
一個抽象的「別人」。
耶穌要求我們把這個「抽象的別人」轉變成「具體的近
人」;因此,我們得請教耶穌:「究竟誰是我的近人?
」(路十29)。
我們必需正視我們的近人,不可逃避敷衍;因為,在安
逸中生活,我們心靈的眼睛不時會變得模糊,看不清
天主的臨在;有點耳背,聽不清 天主的聲音。
但是,我們的近人會幫助我們找到 天主、看見 天主
,使我們與 天主相遇。
那時,我們必將恍然大悟,原來, 天主一直都從上賜
給我們力量,親近我們、降福我們,使我們獲得自由,
不被罪惡窒息。
主日第一篇讀經與福音遙遙相對,兩者都以水源、生命
的泉源為主軸;第一篇讀經取自《出谷紀》,敘述以色
列子民在曠野裡非常口渴、渴得要死,他們認為,既然
天主救了他們出離埃及,那麽, 天主就得照顧好他們
的生活起居。
然而,曠野裡的生活看來並不好,艱辛困苦、又沒有水
喝;他們於是抱怨 天主、強迫 天主給他們行奇蹟,
以證明祂與他們同在。
他們要求 天主按照他們的心意來與他們同在,不是按
照 天主拯救的方式; 天主答應了他們。但是,這種
強迫 天主行的奇蹟卻只能給他們止一時之渴,不能讓
他們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其實,他們這一群人、連同梅瑟在內,都無法親身抵達
天主給他們許諾的福地,只能遠遠望見而已(參閱:戶
廿12;申卅四 5~6)。
反觀主日福音中的撒瑪黎雅婦女,她的生活委實有不少
的缺陷和諸多的不順;她說,自己沒有丈夫,因為,她
曾有過五位丈夫,而且她現在所有的也不是她的丈夫。
她受到其她婦女們的排擠,所以,只能在中午時分、在
別的婦女們都汲了水之後,她才到「雅各伯泉」汲水(
若四6~7)。
然而,社會和倫理上的阻礙並沒絆倒她的信德,她還是
誠心期待默西亞的來臨,對耶穌說:「我知道默西亞要
來,祂一來了,必會告訴我們一切」(若四25)。
因著她的信德,耶穌引領她抵達那湧到永生的水泉(若
四14),讓她學會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
天主(若四24),更讓她遇見默西亞(若四26)。
主日福音還告訴我們,那婦人一聽到耶穌親自表明祂就
是默西亞,便撇下自己的水罐、往城裏去向人們做證、
宣講(若四28)。
換言之,她一與默西亞耶穌相遇,就完全悔改了,也成
了耶穌的使徒。
悔改了的人能有效地幫助別人悔改,一如聖保祿那樣(
參閱:宗九 1~22);因此,她也能有效地為耶穌基督
做證。因她的做證,許多城裡的撒瑪黎雅人得以親自與
耶穌基督相遇;因她的做證,他們都更信從了耶穌。
他們對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
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祂確實是世界的救主」
(若四42)。
基督使徒的最大使命無非就是把人們帶到耶穌基督那裡
,讓他們親自與耶穌基督相遇。
人的罪過或倫理生活上的缺陷,並不妨礙人與耶穌相遇
,也不阻止人去邀請別人來與耶穌相遇;耶穌來,不是
為了審判,是為了召叫罪人悔改(路五32),也召叫罪
人幫助罪人悔改,使人的生命更加豐盛,讓人認識
天主是我們的父親、慈悲的父親。
在這四旬期間,讓我們懇切祈求耶穌基督也來到我們心
靈的井邊與我們相遇,賜給我們生命的活水,促使我們
完全悔改,好能成為祂的使徒,向眾人做證祂是默西亞
、 天主是我們慈悲的父親;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梵蒂岡廣播電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