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脫離受害者情結
聆聽聖言
若五 1~16
那時候,正是猶太人的慶節,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希伯來語叫作貝
特匝達,周圍有五個走廊。
在這些走廊內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
痳痺的,都在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
池中攪動池水;水動後,第一位下去的,無論他患
甚麼病,必會痊癒。
在那裏有一個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穌看見這人
躺在那裏,知道他已病了多時,就向他說:「你願
意痊癒嗎?」
那病人回答說:「主,在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
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
去了」。
耶穌向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
那人便立刻痊癒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來。
那一天正是安息日;於是,猶太人對那痊癒的人說
:「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
他回答他們說:「叫我痊癒了的那一位給我說,拿
起你的床,行走罷!」
他們就問他:「給你說拿起床來、行走的那人是誰
?」
那痊癒的人卻不知道祂是誰,因為那地方人多,
耶穌已躲開了。
事後,耶穌在聖殿裏遇見了他,祂便向他說:「看
,你已痊癒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
事」。
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癒的就是耶穌。
為此,猶太人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祂在安息日做
這樣的事。
釋經小幫手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他常複述自己可憐的遭遇
,讓你情不自禁地想幫助他。
然而,時間一長,你便發覺,他們習慣將一切不幸
都怪罪於其他人,包括:原生家庭、糟糕的伴侶、
可惡的長上……;即便你想幫他,他卻不願意做出
任何實際的改變;這就是受害者心態的體現。
當受害者有什麼好處?
就是不需要為自己的生命承擔責任。
他們的基本心態是:「都是他人的錯、我沒有錯、
我不必改」。
在今日的福音中,那賴在地上的患病者已躺在池邊
三十八年之久;耶穌一看見他,就知道他的心態,
所以,第一個問題問的是:「你願意痊癒嗎?」
因爲,只有有意願好起來的人才會痊癒。
然而,那人一開口就怪別人沒有把他帶到水池去。
長久面對這樣負面、消極的人,很多人的耐心和善
意也會透支。
今天,耶穌願意給他一個機會,直接醫治了他,也
叫他拿起自己的床,彷彿是告訴他,人要學會為自
己負責。
很明顯的,雖然,這人身體的疾病痊癒了,卻沒有
學會為自己的際遇負責。
當他被法利塞人審問爲何在安息日拿床時,他立刻
又把錯歸於治好他的人身上,後來,得知耶穌的名
字後,還去打小報告。
今天,若這人的行爲讓我們心中感到不喜歡,就讓
他的行爲提醒我們:也許,不是 天主或他人沒有
對我們好,是我們消極的態度把生命中本可擁有的
光彩、樂趣和希望都給撲滅了。
品嚐聖言
「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
活出聖言
遇到不幸,除了抱怨,思考你可以具體地採取什麽
行動爲自己負責。
全心祈禱
耶穌,請祢幫助我脫離受害者情結,也讓我有智慧
和擁有這情結的人劃出健康的心理界限;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
歡迎使用,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