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臨期這一禮儀年的重要時期,教宗本篤十六世邀請信友們『以新的精神和深切期待的心情度每日
生活;因爲,只有 天主的來臨才能滿全人的渴望。』
對 天主期待的課題,在教宗回答德國記者彼得。澤瓦爾德的訪談記錄中占了很大篇幅;這本訪談記
錄被編輯成書,最近以【世上的光~~ 教宗、教會和時代的徵兆】問世。
在這本訪談記錄中,教宗邀請世人,對【真正美好世界】來臨的期待中建【一個更好的世界】,即以
朝向明日永生的眼光,付出今日的努力。不過,教宗也指出,我們的問題在於:【過多的樹木,令我
們無法看到森林的全貌】;這就是說,由於,我們什麽都知道,便再也找不到智慧,再也看不到那些
是要緊的事,那些是留得住的事。
教宗觀察到,今天,對永生的宣講,經常受到對日常事務關注的影響,從而變得模糊;相反地,需要
跨出這一視野,使它更爲寬廣,好能邀請人也注視著【首要事情】。
對耶穌說的【我還要來】,來進行公審判這句話,我們不能不認真對待。教宗强調,需要做好準備,
我們應邀迎接 上主的最終來臨,迎接他的仁慈,讓我們自己由 天主的仁慈來塑造,做爲對世界冷
酷無情的一劑解藥。我們要做好準備,好讓 天主帶著他的慈悲來。
在這種期待中,教會的使命是,將人類從【以致能摧毀世界】的自愛中解救出來;教宗解釋說:「教
會不把一些東西重壓在人的身上,也不提出一些道德體系。」教宗强有力地表示:「我們不是道學家
,而是從信仰的基礎出發,我們是給人指出方向的道德訊息的傳遞者。」這個信仰把基督獻給世人,
敞開通往 天主的門,向人類提供期待最大、最有需要的東西,即使,人還不認識他。
看到今日取得的進步,教宗本篤十六世邀請世人向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什麽是善?】
事實上,【善,比財富更重要】;在當今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中,人們極力渴望用伸手即到的物質
事物來填滿自己,幷以此來欺騙自己,人們度的往往是表面化的生活。相反地,必須有新的和更深刻
的道德良知,有實際放棄的决心,度淡泊有節的生活,樹立起『愛近人,甚至自我放棄』的生活風範。
基督信仰的遠景,始終勝過及時享樂的思想而向遠處看;教宗說:『人生,就如同從陡坡向山上
攀登,但是,攀過陡坡,就會抵達山峰,就能體驗生命的美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