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教宗府講道神師第一場默想:
天主存在!
圖: 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山神父帶領默想。
十二月七日,在梵蒂岡救主之母小聖堂,教宗府講道神師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主持了今年將臨期的第一場默想,主題
為「 天主存在!」
教宗方濟各與聖座各部會首長在場出席。
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山神父表示,「真實且生活的
天主臨在於我們中間」;我們一發現 天主的臨在,便會
在片刻之間「屏息驚歎」。
當天默想的主軸是 : 天主的存在,祂是我們靈魂渴慕的
物件(參閱:詠四十二 2)。
當代人熱衷於尋找其它星球上智慧生物的存在跡象;但是
,沒有注意到「真實且生活的 天主臨在於我們中間」。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將胡塞爾( Husserl) 學派的「回到事
物本身」理論應用在信仰領域,他指出,聖多瑪斯也曾在
《神學大全》中強調:「不要停留在闡述,卻要回歸事物
本身」。
這意味著,「回到生活的 天主」,打破我們用各種概念
建起的高牆,張開雙臂奔向 天主。
發現 天主,並非抽象的,是事實;我們概念中的
天主和生活的 天主之間的落差,等同於畫紙上的天空與
真實天空的落差。
接著,坎塔拉梅薩山神父以薩特(J. P Sartre)的名作《
噁心》為例,類比公園中的樹根和 天主:二者的存在都
難以察覺,卻真實存在。
正如梅瑟在為火焚燒的荊棘前發現 天主的臨在,渴望親
近 天主;當 天主表明祂是「自有者」時,指的是「祂
的存在」,而非「祂的本質」(參閱:出三 2~15)。
儘管,薩特的作品中涉及的是物質層面的存在,梅瑟所體
會到的是 天主的存在,他們兩人都發現了存在的奧秘。
此外,教宗府講道神師提醒,「我們倘若想要描述生活的
天主,甚至以《聖經》為基礎描繪祂的輪廓,就會陷入把
天主縮減為概念的誘惑」,「愚不可及」。
「由於 天主是生活的,我們只能模糊地由直覺感受到祂
,擁有某種感覺,激起對祂的渴求、思念的情懷,僅此而
已」。
有鑒於 天主無法被定義,只能被提及以及用類比或對比
來談論祂;坎塔拉梅薩山神父當天點出 天主的磐石形象
(參閱:申卅二 4,13;依廿六 4;詠十八 3,卅一 4
,九十五 1)。
教宗府講道神師表示,由於《聖經》的首批翻譯者擔心「
如此物質的形象似乎會貶低 天主,所以他們用『力量』
、『救恩』等抽象詞彙取代了磐石這個具體詞彙」;「現
代的翻譯則將最初的『磐石』頭銜還給 天主」。
這有助於人們成為「攀岩者」,擁有堅若磐石的信心,「
驅散內心的恐懼」;在夜幕低垂或暴風來臨時,緊緊抓著
天主這塊磐石,不會冒險離開。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由此提及亞西西聖方濟各某次在
天主的助佑下化解煩惱的事蹟,當時,聖方濟各為他的修
會操心苦惱,在祈禱中,感受到 上主這麼說:「你這小
傢夥為何傷腦筋?難道,我將你立定為我修會的牧人,你
就忘記我才是主人嗎?
因此,你別憂慮,卻要等待你的救恩;因為,即使修會只
剩下三位弟兄,我的救援也將永遠常存」。
聖方濟各因此深受鼓舞,他驚呼:有 天主在就足夠了!
最後,教宗府講道神師說:當教會內或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類似的情況時,讓我們效法聖方濟各,說出這簡單的話語
:『有 天主在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