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承行 天父旨意才能進天國
則十八 25~28;斐二 1~11;瑪 二十一 28~32
默想
耶穌喜歡講故事,因為,故事是當時傳遞訊息最佳的工具。今日福音故事的訊息很簡單:人要
承行 天父的旨意,光說不做是沒有用的。當日的對象是司祭長和民間長老,希望他們聽後會
醒覺。
透過故事本身,耶穌清楚判斷司祭長和民間長老的行為不對;故事中的兩個兒子代表了兩類不
同的猶太人,願意悔改的稅吏和娼妓,比不知悔改的司祭長和民間長老更先進入天國。這為後
者是一個很大的諷刺,因為,稅吏和娼妓破壞了舊約聖潔的法律;司祭長和民間長老很多是法
利塞人,他們視破壞聖潔法律的人都是罪人,都需要被隔離,免得自己被玷污。但是,耶穌竟
然說,稅吏和娼妓比他們先進天國,為他們是個很大的侮辱。
反省這故事時,我們可能會想:這些司祭和民間長老是否犯了比貪婪、剝削、姦淫更大的罪,
因而有這樣的結果呢?事實可能並非如此;耶穌並沒有稱讚第一類人,只是譴責第二類人。
故事中,兩類人都不完美;當父親叫大兒子做事時,他很堅決地說:「我不去」;而且,連父
親也不稱呼,傷透了父親的心。換句話說,稅吏和娼妓的確犯了罪;但是,他們知道悔改,最
後也按照父親的意思去做。代表著司祭長和民間長老的小兒子,他的口可以很甜,恭敬地叫
「父親」,實際上,甚麼也沒有做,同樣傷了父親的心。
故事帶出的訊息是:在承行 天父的旨意上,稅吏和娼妓比司祭長等人先做到了,故此,他們
先進入天國;但是,沒有結論說所有稅吏和娼妓都能進入天國,或他們是最先進入天國;也沒
有說所有司祭長和民間長老都不能進入天國。
進天國的標準,是看人有沒有按照 天父的意思去生活。
司祭長和民間長老是一些公眾人物,他們以守法在人前保持美好形象,習慣以義人自居,有傾
向批評別人的不是,很少會注意到悔改的問題。耶穌的指斥,正好有警醒作用。
我們都喜歡有一個美好的公眾形象;保持良好公眾形象可能成為自己行事的標準。我們不去看
三級電影、不去馬場或投注站,因為,怕被人看見,有損自己的公眾形象;然而,到外國旅遊
時便原形畢露,甚麼都敢做。我們實在像司祭長及民間長老一樣虛偽,沒有按
天父的意思去生活。
故事亦沒有鼓勵我們像大兒子一樣反叛,以顯示自己有性格;反正,自己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偽
君子好,比他們更易受耶穌接納;這樣做也會錯了比喻的意思。
讓我們好好把握比喻的意思,它要我們悔改,實行 天父的旨意,這決定我們是否先進入天國。
故事帶有期待的意義,期待像司祭長和民間長老的罪人察覺自己的虛偽,耶穌正等候著他們回
歸父家。 ( 作者 吳智勳神父 )
反省與實踐
進天國的標準,要看人有沒有按照 天父的意思去生活。首先,我們是否常常向
天父尋求祂的旨意為何呢?
「承行 天主旨意」,必須靠實際表現,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以行動來實行 天主旨意?
信友禱詞
請為身心病弱的人祈禱
祈求 天主減輕他們身體上的疼痛或精神壓力的折磨,賜予病者良好的醫療資源與環境,使他
們早日獲得痊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