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葡萄樹〈復活期第五主日〉
本主日是復活期第五主日,彌撒福音取自聖若望福音第十五章第一到八節,
內容記述耶穌講的一個比喻;耶穌說,他是葡萄樹,他的門徒們是葡萄樹的
枝條,枝條若不連在葡萄樹上,憑自己就不能結果實。
聖若望宗徒用了耶穌所講的這個比喻向我們闡明教會的本質,特別強調教會
的合一和友愛精神。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取自聖若望一書第三章第十八到二十四節;在這篇讀
經中,聖若望宗徒好像在對自己所傳的福音做了一個注解。
他指出,葡萄枝條要連在葡萄樹上,必須堅持的兩個具體態度就是:第一、
信仰耶穌;第二、聽耶穌的吩咐,彼此相愛。
我們先從彌撒福音說起;葡萄樹是沿地中海各地很普通的植物,所以,舊約
時代的先知們在講道時,便就地取材用它來作比喻;他們一般把以色列民族
比做為 天主的葡萄園。
在新約裡,耶穌曾用荊棘結不出葡萄的比喻來教人識別先知的真偽;在本主
日的彌撒福音裡,耶穌自比為真葡萄樹。在這個比喻裡,耶穌雖然也談到園
丁的照顧和葡萄樹結出更多的果實;但是,那兩點都不是比喻的旨趣所在。
這個比喻的主旨,原來是在強調教會的本質,耶穌是真葡萄樹,他是教會的
根源和基礎,在他以外沒有真正的教會。
彌撒福音上說: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們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凡在我身上
不結果實的枝條,他便剪掉;凡結果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
你們因我對你們所講的話,已是清潔的了;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
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
所能。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
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
誰若不住在我內,便彷佛枝條,丟在外面而枯乾了,人便把它拾起來,投入
火中焚燒。
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愿意什麼,求罷 ﹗
必給你們成就。我父受光榮,即在於你們多結果實,如此,你們就成為我的
門徒。 (若十五 1~8)
『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在聖若望宗徒的筆下,這樣的話並不
是空洞的說法;在我們剛才聽到的福音中,聖若望宗徒用了這兩句話來表示
耶穌和他門徒們以及他的門徒們之間的合一。這是基督教會以及每一位基督
信徒的【生命泉源】。
不連在葡萄樹上的枝條結不出果實的比喻,正是為說明分裂了的教會,或脫
離了教會的個別基督信徒,不能在福傳和牧靈工作上、或信仰生活上產生效
果。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取自聖若望一書第三章第十八到二十四節,在這篇
讀經中,聖若望宗徒好像是寫下一個注解,給我們指出『你們住在我內,我
也住在你們內』這話的實在意義和具體要求。那就是,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
,『是要我們信... 耶穌基督的名,並按照他的吩咐,彼此相愛』。
讀經二上這樣說:
孩子們,我們愛人,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認出,我們是出於真理的,並且,在他面前可以安心
,縱然,我們的心責備我們,我們還可以安心,因為,
天主比我們的心大,他原知道一切。
可愛的諸位,假使,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在 天主前便可放心大膽;那麼
,我們無論求什麼,必由他獲得,因為,我們遵守了他的命令,行了他所喜
悅的事。
他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的子耶穌基督的名字,並按照他給我們所出的命令
,彼此相愛。那遵守他命令的,就住在他內, 天主也住在這人內。我們所
以知道他住在我們內,是藉他賜給我們的聖神。
聖若望宗徒生活在教會初期,基督信徒尚處在受人歧視的時代;他格外體驗
到基督信徒的合一和彼此相愛的必要;據說,他晚年的宣講常以此為主題。
我們體諒他的苦心,也要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中實行這個教訓。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
聖若望宗徒生活在教會初期,那時基督信徒尚處在受人歧視的時代,為此,
他格外體驗到基督信徒的合一和彼此相愛的必要。
我們的生活時代與那時相仿,所以,我們很能體諒聖若望宗徒的苦心,頗能
領會他所解釋的教會本質的道理。聆聽了他的解釋,也不免略有感觸,有一
個感想。
我們記得,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位時,曾屢次呼籲我們國內教會的修和與
合一。在一九九五年,他曾參加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十屆使節青年節,
在此機會上,他曾向我們國內的教會發表一篇簡短的講話,講話中,他曾針
對我們國內教會的實況解釋了他所呼籲的我們國內教會合一的具體意義。
他這樣說,合一,不是人世政治的成果,也不是隱秘和玄妙的意向;是來自
內心的皈依,也就是真心誠意服膺基督為教會所立的永不變更的原則。
其中,特殊重要的是,教會所有各部份與其有形可見的基礎伯多祿、磐石、
有實效的共融。為此,一位 天主教徒若願保持他的身分,並受到如此的承
認,他就不能擯棄與伯多祿繼承人共融的原則。
先教宗的那席講話,與本主日彌撒禮儀的訊息異曲同工,十分值得我們注意
。結論是:我們必須一面把握教會的真正本質,一面顧到我們國內教會的實
際情況;這樣,才能對我們國內教會修和與合一做出既符合真理,又不違反
愛德的恰好理解。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