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十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
表示:處於罪惡與恩寵的歷史中,基督徒始終面對非此即
彼的選擇:受服事、或者服事弟兄。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談到基督徒身分的兩個層面 : 歷史和
服務。
他首先談到歷史的層面說,聖保祿、聖伯多祿和初期門徒
並未宣講一位沒有歷史的耶穌;他們在 天主子民的歷史
中宣講耶穌。
天主讓這個民族走過了很多個世紀,終於獲得成熟,達到
時期的圓滿; 天主進入歷史,與祂的子民同行。
教宗說:基督徒是具有歷史的男女;因為,基督徒不屬於
自己,是隸屬於一個民族、一個行走中的民族。
按照自私的基督徒觀點,這是無法理解的、是行不通的。
基督徒不是在精神上處身實驗室的男人或女人,是在精神
上隸屬於一個民族的男女,這個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在
不斷地行走,直至 上主的再次來臨。
天主子民的歷史,是個恩寵的歷史,也是個罪惡的歷史;
教宗繼續說,那麽多的罪人、那麽多的罪行。
今天,聖保祿談到的聖人達味王;在他成為聖人之前,他
也是一個大罪人;我們的歷史應該包容聖人和罪人。
我們每個人的歷史應該包容自己的罪過和 上主的恩寵;
上主的恩寵與我們同在,陪伴我們,為寬恕我們的罪過;
祂以恩寵陪伴我們。
基督徒身分不能缺少歷史。
基督徒身分的第二個層面是服務;教宗表示,耶穌為門徒
洗腳,並邀請我們效法祂、做服務者。
基督徒的身分是服務;不是自私。
『可是,神父,我們都是自私的人』。
啊!是嗎?
自私,是一種罪、是一種我們應該摒棄的惡習;我們應該
祈求 上主,求祂改變我們;我們都受召做服務的人。
做基督徒,不是一種外在的表像、或是一種社會行為,也
不是為靈魂塗脂抹粉,好使自己好看些。
做基督徒就是效法耶穌的作為、做服務者。
最後,教宗勉勵我們捫心自問:在自己的心中,那種意念
更為強烈 : 讓他人為我服務,利用他人、團體、堂區、我
的家庭和朋友呢?還是做服務者,為他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