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懂得分辨好奇心的好壞,向聖神敞開心扉
,祂必會賜給我們確信;四月三十日,在聖瑪爾大
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做了如此表示。
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若十四21~26講述耶穌和門徒
之間的對話,教宗稱之為「好奇心與確信的對話」。
教宗解釋道,「我們的生活充滿好奇心」;但是,
好奇心有好壞之分,舉例而言,孩童擁有好的好奇
心,成天在問為什麽。
他們提問,是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
明白某些事物,進而尋找解答,這是好的好奇心;
因為,它有助於個人發展、「培養自主能力」。
這也是個「沉思的好奇心」;因為,孩童看見事物
,加以沉思,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提出疑問。
相反地,「東家長、西家短」,就是壞的好奇心;
擁有這種好奇心的人想要探聽別人的生活,以尋找
自己的立足之地,最終卻玷污別人的名聲,把眾人
沒有權利得知的隱私透露出去。
這種壞的好奇心,在我們的一生中如影隨形,它是
我們將不斷面對的誘惑。
教宗說:我們不要驚慌失措,卻要小心謹慎;這件
事,我不問、不看、不期望。
比方說,在虛擬世界裡就存在著很多讓人好奇的事
物,透過手機等物件,孩童們進入虛擬世界,好奇
地觀看,在那裡發現許多醜陋的東西,缺乏規範好
奇心的紀律。
我們必須協助孩子們在這個世界裡生活,把求知欲
和好奇心區分開來,以免孩子受到壞的好奇心束縛。
當天福音中,門徒的好奇心是好的,他們渴望知道
未來將發生什麽事。
耶穌的答覆帶來確信,「祂從不騙人」;祂向他們
許諾說:「聖神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
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
「聖神在生活中賜給我們確信,聖神不會把確信的
恩典包裝成箱,要我們直接領取;不是這樣的。
我們走到人生的某個境況時向聖神祈求恩典,敞開
心扉,然後,在那一刻,祂才會賜給我們確信。
聖神,是基督徒在旅途中的友伴」。
事實上,聖神令我們想起 上主的話,並加以啟發
,帶領我們進入永恆不變的真正喜樂的所在地。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讓我們祈求
上主兩件事:
首先、在我們接受或好或壞的好奇心時淨化我們,
使我們懂得分辨什麽不該看、什麽不該問。
第二個恩寵是、向聖神敞開心扉;因為祂就是確信
、祂賜給我們確信,祂有如我們旅途中的友伴,令
我們確信耶穌對我們的教導,叫我們想起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