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九日、耶穌復活期第五主日,在宗座大樓書房
窗口帶領信眾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時,教宗方濟各勉勵聖
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要在各自的生活中活出聖德,與
耶穌契合,秉持愛和服務的態度。
當天的《若望福音》記述,耶穌自稱是真葡萄樹,邀請
我們存留在祂內,從而結出許多果實。
教宗指出,基督徒生活的秘訣正是保持與基督的契合;
這意味著與主同在,從而有勇氣走出自我,走出自己的
舒適圈、我們狹隘和受保護的空間,轉向他人需求的開
闊大海,在世界各地做出我們的基督徒見證。
這種敢於走出自己和轉向他人需要的勇氣,源於我們相
信 上主復活了,我們堅信祂的聖神陪伴著我們的歷史。
與基督共融所結出的最成熟果實,正是向近人行愛德、
愛兄弟、姐妹、忘卻自我,直到承受最終的後果,如同
耶穌所做的那樣。
教宗說:信徒的愛德活力,不是戰略的結果,並非源於
外力、社會需求或意識形態的驅使,卻是源自與耶穌的
相遇以及存留在祂內。
祂,是我們吸取養分的生命,這生命為社會帶來不同的
生活和消費方式,把弱小者置於首位。
如果,我們與主親密同在,我們就如葡萄樹和葡萄枝,
就能因著 上主的復活結出新生命、慈悲、正義與和平
的果實。
教宗引用宗座勸諭《你們歡喜踴躍吧》指出,聖人們圓
滿活出了基督徒的生命和愛德見證。
為了成聖,我們沒有必要成為主教、司鐸、修女或會士
,我們所有人都蒙召成為聖人,以愛生活,在各人日常
的工作中、在所處的環境中做出自己的見證。
我們所有人都蒙召成聖;我們必須帶著從復活主那裡得
到的財富成為聖人。
每項活動,無論勞動還是休息、無論家庭生活還是社會
生活、行使政治責任、文化和經濟活動等,每項活動,
無論規模大小,如果與耶穌契合,秉持愛和服務的態度
,就是圓滿活出聖洗聖事和福音聖德的機會。
天皇后喜樂經活動的最後,教宗提到前一天在克拉科夫
被冊封為真福的漢娜˙赫紮諾夫斯卡;教宗說,新真福
致力於照顧病患,從病人身上看到了耶穌受苦的面容;
祈願大家效法這位病人使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