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甚麼 ?
梁啟光 神父
在上個主日感恩禮選讀的福音裡,耶穌首次預告了
祂的苦難、聖死和復活;本主日福音記載,耶穌再
一次的預告。
在這兩次預告之間,有一些跳過去、沒有讀的題材
,包括耶穌向群眾說的最後幾句話(谷八36~谷九
1),耶穌顯聖容(谷九 2~13)和治好附魔的兒
童(谷九14~29);然後才是第二次預言受難和復
活,即本主日選讀的福音段落谷九30~37。
這段福音描述,耶穌和門徒從顯聖容的高山上下來
(大概是安提黎巴嫩山東南的赫爾孟山),經過加
里肋亞,走向猶太省;路上,祂不願意讓外人知道
祂的行蹤,因為,祂在伯鐸明認祂是默西亞以後,
便開始傳授揹十字架的道理,現在,又繼續這教導。
第一次預告時,耶穌說:「人子要受許多苦,被長
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且要被殺死;但是,第
三天,祂要復活」(谷八31)。
第二次也相當類似:「人子將要被交在他人手裡,
他們要殺死祂;但是,被殺後三天,祂要復活」
(谷九31)。
可見,兩次的苦難預告傳達了同樣的訊息,就是
默西亞必須受難至死;但是,死後第三天,祂要從
死者中復活起來,為人類帶來嶄新的生命。
受苦、被殺害,並不難理解;但是,人死後,怎麼
還能活過來呢?
雖然,宗徒們已見過耶穌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生子
(路七11~17),也見過耶穌復活會堂長雅依洛的
女兒(瑪九18~26),但是,那是大能的耶穌復活
他人的奇蹟;祂自己死了,誰能喚醒祂,使祂復活
呢?
耶穌顯聖容後,與伯鐸、雅格、若望下山時,這個
疑慮也在三位門徒心中盤旋不去。
「下山時,耶穌命令他們,直到人子從死者中復活
,不要跟人說他們看到的事。
他們遵守了這話,卻彼此討論『從死者中復活』是
什麼意思」(谷九 9~10)。
剛看過耶穌的光榮面貌,耶穌特愛的三位門徒陶醉
其中,不想離開;現在,聽到耶穌第二次預言祂的
死亡和復活,也像伯鐸聽到第一次的預告時一樣,
只聽懂了一半,或全然不懂;「可是,門徒不明白
這些話,又害怕詢問祂」(谷九32)。
不懂、不問、不討論受難、死亡、復活;到了葛法
翁的家裡,耶穌問他們:「你們在路上爭論些什麼
?」
他們都不出聲;因為,他們在路上爭論誰最大。
今天福音的最後三節谷九35~37描寫耶穌與門徒們
的親切互動:「耶穌坐下,叫那十二人來,對他們
說:『誰要做最大的,就得做眾人中的最後一個,
並做眾人的僕人』。
接著,祂帶一位小孩子來,把他放在他們中間,又
抱起他來、對他們說:『誰因我的名接待這樣一位
孩子,就是接待我,誰接待我,就是接待那派遣我
的』」。
35節是針對門徒們爭論誰大、誰小說的。
36節是耶穌的行動:祂帶來一位小孩,把他放在中
間,抱起他來。
37節文意飽滿,把弱小者、奉主名施行愛德者、
耶穌自己、派遣耶穌的 天父都連結在一起了;這
也是耶穌教導門徒的目標:把人間的弱者、強者,
在祂內結為一家。
因耶穌的名行任何事,就要走耶穌的路,走上這條
為愛而死、死而復活、由十字架到永恆光明(Per
crucem ad lucem)的道路。
反省與行動:
一、對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名利權勢?還是為人服務?
二、我願意像耶穌一樣做大眾的僕人、服事眾生,
包括邊緣人嗎?
三、默西亞必須先經歷苦難,才能進入祂的光榮;
我願意接受挑戰和痛苦,不斷蛻變和成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