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日、主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
三鐘經祈禱活動;念經前,教宗方濟各向聚集在聖伯多祿
廣場上的信眾闡明,寬恕,並不否認所受的委屈,是承認
人始終比他所犯的惡更大;因為,他是按照
天主肖像受造的。
主日福音取自《瑪竇福音》,記述耶穌回答伯多祿提出的
問題;伯多祿問耶穌要寬恕多少次得罪我們的弟兄,是否
直到七次。
耶穌答道:『不是直到七次;是七十個七次』。
教宗解釋說:就是不計其數,常常寬恕。
耶穌接著設了一個比喻,一位仁慈的君王赦免了僕人欠他
的巨債;僕人雖被寬恕,卻拒絕寬恕自己的同伴。
教宗強調,比喻中的君王是位仁慈的人,他動了憐憫之心
,就免除了那位哀求他的僕人的一切巨債。
然而,這位僕人卻沒有照樣做,沒有免去另一位同伴欠他
的小錢,反而把他下在監裡。
為此,教宗說:當我們拒絕寬恕我們的弟兄時,這位僕人
不可取的態度就是我們的態度。
比喻中的君王是 天主的圖像,祂愛我們,以充滿慈悲的
愛接納我們、愛我們和不斷寬恕我們。
天主對我們的寬恕始於聖洗聖事,祂免除了一切我們無力
償還的債、即原罪;我們只要有一點點悔改的跡象,
天主就以祂無限的慈悲寬恕我們的一切罪過。
教宗告誡信眾道:我們要克勝誘惑,不向冒犯我們之後又
跟我們道歉的人封閉心門;我們要記住 天父對那位無情
的僕人所說的話:你哀求了我,我就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
;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
於是,教宗解釋說,『凡是體驗過被寬恕的喜樂、平安與
內心自由的人,都可以敞開心門,予以寬恕』;這是比喻
的教導,也是《 天主經》的核心:『求禰寬恕我們的罪
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我們向 天主懇求寬恕和
我們必需寬恕弟兄、姐妹總是緊密相連。
天主的寬恕是祂對我們每一個人偉大的愛的標記,愛,讓
我們自由離去,有如蕩子那樣;但是,愛,也每天在等待
我們回來;愛,是一位牧人對失去的羊的愛,溫柔地接納
每一位敲門的罪人。 天父充滿愛,祂願意把愛賜予我們
;如果,我們封閉我們的心,不去愛他人,祂就無法做到
最後,教宗祈願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從
天主那裡得到的寬恕是無償和偉大的,我們也要像祂一樣
慈悲;祂是好 父親,極其慈悲,緩於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