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六日,在宗座大樓圖書館主持天皇后
喜樂經祈禱活動,在誦唸天皇后喜樂經之前,
教宗方濟各以當天主日福音有關厄瑪烏兩位門
徒與主相遇的事蹟提出反思,籲請信眾向耶穌
敞開心扉、閲讀福音並聆聽耶穌以及向祂祈禱
;因為,只有在祂內才能找到真正的道路。
當天的福音路廿四13~35記述復活的主顯現給
厄瑪烏的兩位門徒;教宗指出,如果,我們停
止沿著以自我為中心的軌道運行,接受那只有
與 天主相遇才能產生轉變的步調,從悲傷過
渡到喜樂是可能的。
教宗說:行程的轉向是這樣的,從我個人的思
想轉向我的 天主的現實。
若以玩文字遊戲的角度來說,就是從『如果』
(義大利文 se)過渡到『是』 (義大利文sì)。
教宗對此加以闡明表示,我們經常帶著抱怨的
語氣說:『如果,祂使我們獲得了自由;如果
, 天主聆聽了我;如果,生活如我所願;如
果,我能擁有這個和那個……;這個『如果』
不會幫助我們和其他人,不會產生好結果』。
接著,教宗說道,那兩位門徒與主相遇後,便
從原本的思維轉向了『是』,他們說:「是的
,主還活著,祂與我們同行;是的,是現在,
不是明天,我們要動身、把這事傳揚出去」。
教宗表示,這就是從抱怨過渡到喜樂的轉向,
進而成為了服務。
隨後,教宗提到了兩位門徒前往厄瑪烏和返回
耶路撒冷的兩段旅途的對比;在前往厄瑪烏的
道路上,復活的主與這兩位門徒同行,他們卻
沒有認出祂來;在返回耶路撒冷的旅途中,他
們不再看到主耶穌,卻感受到祂就在身邊,並
把與復活主相遇的好消息告訴其他門徒。
教宗表示,這消息是耶穌愛的表達,是生活中
最偉大、最真切的現實,是一個積極正向、光
輝燦爛和美好的現實!
接著,從這兩位門徒在兩段旅途中的對比,教
宗談到了今天生活中也有兩條相反方向的道路
,其中一條是任由生活的失望癱瘓自己、悲傷
前行的道路;另一條則是將耶穌和需要照顧的
弟兄、姊妹置於首位,勝於自我和自身難題的
道路;這就是轉折點:不再沿著自我、過去的
失望、未能實現的理想以及諸多在自己生活中
發生的不好的事情為中心的軌道運行。
沒有上坡路、沒有夜晚,這兩位門徒就不會面
對耶穌;教宗指出,如果,一個人與耶穌相遇
並體驗到祂的愛,一切都會改變。
厄瑪烏的門徒是這轉折的見證人;他們敞開心
扉、聆聽經文並邀請耶穌到自己心靈的家。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中
做以下的三個步驟:
首先是、向耶穌敞開我們的心扉,把我們的重
擔、辛勞和生活中的失望交給祂,把眾多的『
如果』也交給祂。
其次是、聆聽耶穌,拿起福音書,閲讀今天的
福音《路加福音》第廿四章的內容。
最後是、用那兩位門徒的話向耶穌祈禱說:『
主,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路廿四29)
上主,請同我一起住下吧!
上主,請同我們所有人一起住下吧!
因為,為找到道路,我們需要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