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教宗方濟各主持公開接見活動。
二月十二日,在例行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
教宗方濟各繼續省思真福八端;教宗邀請眾人
不知疲倦地懇求 上主寬恕自己的罪過,並且
向愛開放,關心他人的生活。
願 上主使我們成為慈悲的男女,向慷慨的愛
開放,笑容滿面地關懷他人、服務人群並懂得
哭泣。
當天,教宗繼續省思真福八端,並闡述第二端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瑪五 4)。
教宗指出,哀慟是一種「內在的痛苦」、心靈
的哭泣,它使我們與 上主、與近人再次開啟
新的關係。
教宗闡明,在《聖經》裏,哭泣具備兩個幅度
:一個是為「某個人的死亡或苦難」而哭;另
一個是為「自己」的罪過痛哭,「在冒犯了
天主和近人時,痛徹心扉」。
因此,流淚,是為了「摯愛」的消逝或磨難、
或是「因為我們令對方受苦」。
因此,這關乎我們對他人的愛,使我們與對方
相連結,從而與之共患難。
有些人避而遠之;但是,我們必須讓他人來感
動我們的心。
淚水,是個珍貴的「恩典」;教宗表示,有些
哀慟者需要受到安慰,也有些受安慰者需要感
到哀慟;因為,他們鐵石心腸、忘記哭泣。
有的人「需要被喚醒」;因為,「他們不懂得
與人同悲共苦」。
舉例而言,哀悼,是一條悲苦的路;但是,在
明瞭每個人神聖且無可取代的生命和價值方面
,哀悼能有所裨益;在那一刻,哀悼令我們體
悟到人生何其短暫。
接著,教宗解釋了「哀慟的人是有福的」的第
二個幅度,就是:為罪過而哭。
有的人會在犯錯時發怒,「這是一種傲慢」;
另外有些人會為自己的過失、為了「背叛與
天主的關係」痛哭;教宗說:這種哭泣是出於
沒能去愛,發自內心地關懷他人的生活。
這裡的哭泣是因為自己沒能報答深愛我們的
上主,我們為了善念未能實現難過,這是一種
罪的意識;這樣的人會說:『我傷害了我的摯
愛』,然後,這令他傷心落淚。
當這種淚水落下時, 天主遂蒙受讚美!
教宗由此說明了聖伯多祿和猶達斯的差別;聖
伯多祿的淚水淨化人心,引領他走向「嶄新又
更加真誠的愛」;這位宗徒凝視著耶穌並落淚
,心靈煥然一新。
相反的,猶達斯並未接受錯誤,於是自殺。
教宗表明,理解罪過乃是「 天主的恩典」、
是「聖神的化工」,我們無法獨自瞭解罪過,
這是我們必須祈求的恩典。
願 上主讓我明白,我已犯下、或可能犯下的
罪惡;這是個莫大的恩典,唯有體認到這一點
,懺悔的淚水才會湧出。
最後,教宗強調了懺悔和哭泣之美,他說:「
慈悲是基督徒生活美好的表現,凡是接納與愛
相關的痛苦的人,都是明智又有福的;因為,
他將受到聖神的安慰,也就是 天主寬恕罪人
並糾正錯誤的溫柔。
天主始終寬恕;我們不可忘記這一點。
天主不斷地寬恕,即使是最醜陋的罪過也不例
外。
問題在我們身上,我們疲於請求寬恕,卻自我
封閉,不再懇求寬恕。
這是個問題;但是, 天主一直在那裡等著施
予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