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的代價
依五十 5~9;雅二 14~18;谷八 27~35
默想
馬爾谷福音長久以來受到忽視,基督徒多喜歡其他三部
福音,他們欣賞瑪竇福音整齊的訓導,有出色的天國大
憲章及各式各樣的比喻,甚方便教導慕道者;路加福音
標榜 天主的慈悲,讓人看出 天主真正的面容,溫暖
了人的心、豐富人的靈修生活;若望福音有深刻的神學
反省,凸出 天主降生成人、住在我們中間,永生能於
現時開始。
馬爾谷福音呢?
好像沒有甚麼特別的貢獻,就連聖師奧思定也認為它是
瑪竇福音的摘要。
直至上世紀,基督徒慢慢發覺到馬爾谷福音的偉大,並
認定是第一部成書的福音。
今天,我想介紹馬爾谷福音一個凸出的主題:『做耶穌
門徒的代價』。
很多人都注意到,福音中,耶穌所問的問題:「人們說
我是誰?」是福音的分水嶺,同時回應福音開始的第一
節:「 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
馬爾谷有計畫地安排今日伯多祿回答耶穌是基督(就是
救主),以及十字架下百夫長的宣認:「這人真是
天主子」,以此回應卷首所言耶穌的身分。
耶穌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問這問題有其特別意義,傳統
上,這是個滿天神佛的地方,過去是崇拜巴爾的中心,
當時則加上凱撒崇拜,到處有神殿;在此種環境下,伯
多祿能承認耶穌是救主基督,殊不簡單。
但是,馬爾谷不像瑪竇一樣安排耶穌讚美伯多祿,反而
緊接著講出默西亞將如何,及做為耶穌門徒的代價。
馬爾谷是最強調十字架的福音;他的福音雖處處精簡,
記載苦難卻十分詳盡,他屢次提到耶穌糾正別人對默西
亞的誤解。
伯多祿代表了那些誤解默西亞是光榮的、無上權威的、
甚至是政治性的人物;他被耶穌斥責為撒殫,明顯指出
伯多祿不自覺地做了撒殫的工具,想去改變默西亞謙下
的、受苦的、為人服務的面貌。
馬爾谷筆下的門徒必須是(一)捨棄自己、(二)揹著
十字架、(三)跟在耶穌後面。
(一)捨棄自己
外界的標準往往「標榜為我」,做耶穌的門徒「必須是
無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要以基督為中心;對
天主說「是」,對自私的我說「不」,應該效法皈依後
的保祿:「不再是我生活,是基督在我內生活」。
(二)揹著十字架
揹著十字架,代表著艱苦、犧牲,這是愛的代價。
耶穌用十字架彰顯 天父的愛;基督徒要過愛的生活,
難免有痛苦、有犧牲。
耶穌很老實,並無以完美的包裝吸引人做門徒,更從未
許諾信祂後萬事如意、逢凶化吉、百病不侵、考試過關
斬將、生意興盛不絕。
如有人以此吸引人信耶穌,明顯地違背耶穌的意思。
當然,如果人甚麼人也不愛,的確會少很多煩惱、少了
被傷害的機會;不過,如此逃避十字架、逃避為愛付出
,很難再稱自己為基督徒。
(三)跟在耶穌後面
今日福音中,伯多祿站出來、要替耶穌出主意,被耶穌
痛斥,要他退到後面。
基督徒必須以耶穌做他的道路,跟在祂的後面,不要妄
想青出於藍,可以勝過師傅耶穌。
基督徒要相信耶穌開出的道路是最好的,不會有比十字
架更好的道路;也不要想可以走後門,繞過十字架,輕
輕鬆鬆便可到達終點。
今日的福音,馬爾谷第一次透露做門徒的代價,其後,
他不斷重複;我們必須多加注意,以免錯過了馬爾谷的
苦心。
有一位神父在晚年寫了一篇有關自己皈依的文章,提及
自己年輕時曾強烈地感受到 天主的愛,遂加入修會;
但是,隨著日子的流逝,這份感覺不再存在。
在他逝世前不久、在翻譯馬爾谷福音時,特別注意到他
所講做門徒的代價;一旦,發現做門徒的代價,他再次
強烈地感受到 天主的愛,為他而言,是第二次皈依。
讓我們把目光放在馬爾谷福音精彩的地方,做耶穌門徒
,無可選擇地要捨棄自私的我、揹起愛的十字架,跟在
耶穌的後面;若能如此,馬爾谷福音開宗明義的話就在
我們身上應驗:「 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當時的以色列人對默西亞有那些錯誤的理解?
本主日經文是否幫助你更多地瞭解耶穌是默西亞的意涵?
今天的福音提醒我們,做耶穌的門徒必須注意什麼?
你覺得那一點最難做到、或最常被你忽略的?
信友禱詞
請為貧窮人祈禱
世上有無數的窮人生活在陰暗的角落,除了衣不蔽體、
食不果腹之外,不能上學、居無定所、失業、重病纏身
等等,都是他們的生活限制;祈求人們擁有信德,相信
天主一定照管他們;也讓自己成為 天主的好幫手,將
愛傳遞給身旁的窮人,使他們也享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