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教宗方濟各
問候朝聖者。
九月十四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
公開接見活動時,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中表示,教會
的牧人不應疏遠群眾,要效法基督,與窮人打成一片,
帶給他們 天主的救恩。
耶穌把 天主的慈悲化為揹負人類貧乏的重擔,賜予每
個人得救的機會。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方濟各講解耶穌基督如何做了每個
人的近人,尤其是那些最貧困的人。
教宗說:耶穌是一位與群眾、與窮人打成一片的牧人,
整天與他們一同勞作;耶穌不以君王自居。
倘若,牧人以君王自居,疏遠群眾、疏遠窮人,那將是
教會的不幸;這不是耶穌的精神。
耶穌曾譴責這樣的牧人,關於他們,耶穌教訓群眾說:
『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但是,不要照他們
的行為去做』(參閱:瑪廿三 3)。
《瑪竇福音》記載,耶穌特別召叫那些被艱難生活壓得
喘不過氣來,急需他人幫助的普通人,向他們許諾,在
祂內必能找到安息與慰藉。
教宗說,這是一個命令式的召叫;因為,耶穌又說:『
你們到我跟前來,揹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參閱:
瑪十一28 ~ 29)。
教宗感歎道:但願全世界的每位領袖都能說這樣的話!
教宗闡明,生活的失意者、窮人、幼小者無法指望自己
的力量或權貴之交,他們只能信靠 天主;他們意識到
自己卑微和貧乏的處境,懂得依靠 上主的慈悲,期待
這位唯一能幫助他們的救主。因此,他們做了祂的門徒
,領受了必得永遠安息的許諾;這一許諾也將延伸至萬
民。
教宗繼續說,在這慈悲聖年,朝聖者前往主教座堂或朝
聖大殿,病人在醫院或服刑人在監獄內跨越聖門,目的
非常明確,那就是尋找耶穌,與耶穌建立友誼,找到唯
有耶穌才能給予的安慰。
這行程體現了門徒決心跟隨耶穌的悔改之心;悔改,意
味著發覺 上主的慈悲,祂的慈悲無窮無盡,取之不竭
, 上主的慈悲浩瀚無垠!
門徒們接過耶穌的軛後,便進入了與祂的共融;因為,
基督處在人與 天主關係的中央。
教宗說:耶穌把祂的軛交給門徒,藉此使法律得到滿全
;耶穌意在教導門徒,他們唯有藉著祂本人才能領悟
天主的聖意,那些耶穌所譴責的法律或刻板規條則不能。
教宗指出,基督並不是把己所不欲的重擔強加給他人的
嚴酷老師,祂之所以如此對待卑微者、幼小者、窮人和
需要幫助的人,是因為祂在拯救人類的過程中自己首先
成了貧窮的,遭受了痛苦,用自己的肩膀揹起全人類的
苦難與罪責。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疲憊和失望,這時,我們就該反省
是否自己的努力是用於為善服務;因為,這樣的疲憊有
時候是由於我們信靠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遠離了生活
中真正重要的事。
相反地, 上主教導我們如何活出慈悲,做慈悲的工具
;教宗表示:活出慈悲,就是感覺到自己很需要耶穌的
慈悲,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寬恕、安慰時,我們就在
學習以慈悲待人。
最後,教宗勉勵信眾,不要失去做 上主門徒的喜悅;
教宗說:你要順從 上主的指引,敞開你的心,感受祂
投在你身上的目光和慈悲;如果,你走近祂,求祂寬恕
,你心中將充滿喜悅、一種被寬恕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