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四日,在誦念三鐘經前的講話中,教宗方濟各
強調,每個人身上都有生命之源 天主的印記。
當天是聖若翰洗者誕辰,教宗重溫與這位聖人的受孕和
出生有關的事件,藉以省思生命和信德的意義。
教宗說:在生育子女的事上,身為父母者是
天主的合作者,這是一項崇高的使命,使每個家庭成為
生命的聖所;每次,有一位子女誕生時,都喚起喜悅、
驚歎和感恩之情。
聖若翰洗者的誕生是啟迪年邁的父母匝加利亞和依撒伯
爾的事件;因為,他們幾乎不再有所期待。
然而,匝加利亞仍不相信;因為,自然律不容他相信。
他們上了年紀;因此, 上主使他成為啞巴,直到這些
事成就的那一天(參閱:路一18,20)。
天主行事不依循我們的邏輯和我們有限的能力,我們必
須學會信賴、學會在 天主的奧蹟面前保持緘默,以謙
卑和沉靜的心態瞻仰祂的作為。
天主在人類歷史中施展作為,經常超出我們的想像。
正如《路加福音》所述,若翰誕生後,依撒伯爾給他取
了一個名字,意思是『 天主賜予了恩寵』(參閱:路
一60)。
的確,若翰是白白賜予和意料不到的恩典,日後,將成
為 天主賜予窮人恩寵的宣講者和見證人;因為,這些
窮人憑著謙卑的信德期待 天主的救恩。
此外,匝加利亞也出人意料地重申了這名字的選擇;因
此,他恢復了說話的能力(路一63~64)。
教宗強調,洗者若翰誕生的整個事件都伴隨著一種驚歎
、驚喜和感恩的喜悅意識。
最後,教宗指出, 天主忠信的子民直覺到,眼前發生
了一件雖然卑微和隱密,卻是重大的事,他們能以喜樂
、驚歎、驚喜和感恩之情活出這信德。
因此,我們也應反躬自問,我們心中是否感覺到
天主的恩寵?還是無動於衷?
我們是否感受到聖神的慰藉?還是封閉心靈?
我們每個人都要省察:我的信德是怎樣的?
它喜悅嗎?它向 天主的驚喜開放嗎?
因為, 天主是令人驚喜的 天主,我的心靈是否體驗
到那種對 天主臨在的驚歎、那感恩的意識呢?
讓我們思索這些懷有信德的心境:喜樂、驚歎的意識、
驚喜和感恩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