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
主持封聖彌撒、冊封35位新聖人。
在講道中,教宗解釋天國婚宴的比喻(瑪廿二 1~14)
,強調基督徒的生活是一個與 天主的愛情故事,我們
切莫躺臥在賺錢的沙發上,卻要應 天主之邀赴婚宴,
如同這三十五位新聖人所做的那樣。
羅馬當天風和日麗,聖伯多祿大殿正面懸掛著三十五位
新聖人的織錦畫,三十位巴西殉道者、三位墨西哥殉道
青年和二位歐洲司鐸;三萬五千位來自新聖人故鄉的朝
聖者齊聚聖伯多祿廣場,共同慶祝這個大喜之日。
在封聖大典開始之際,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樞機簡短
介紹了新聖人的生平:
在十七世紀,巴西教會的二位教區司鐸和二十八位平信
徒殉道。
在十六世紀上半葉,墨西哥的三位青少年殉道。
西班牙籍司鐸福斯蒂諾‧米格斯(Faustino Míguez)
神父,在十九至二十世紀,創立了牧羊聖母孝女會,旨
在教育女童。
嘉布遣會士達阿克里(Angelo da Acri)神父走遍義大
利南部宣講福音;主曆一七三九年,安逝主懷。
教宗方濟各表示, 上主希望每個人都參加婚宴,渴望
我們與祂擁有「新郎和新娘般的關係」;如果,我們『
只是遵守祂的法律』,無法取悅祂。
因此,教宗鼓勵我們反省,我們是否每天對祂說:「
上主,我愛禰!」「愛倘若丟失,基督徒的生命就成了
貧瘠的、成了無法實踐的道德,不知為何而為的框架」
。基督徒生活的危險就在於『因循苟且、缺乏熱情』;
因此,我們必需「重振初愛的記憶」。
主日福音講述許多受邀參加婚宴的人拒絕赴宴;因為,
『他們做自己的事去了』。
教宗指出,他們拒絕的關鍵就在於『做自己的事』。
他們遠離愛,並非出於惡意,是因為他們偏愛自己的事
:安全感、自我肯定、舒適感;於是,他們躺臥在賺錢
、享樂的沙發上,從事他們喜歡的嗜好,他們很快就會
嚴重老化;因為,他們的心靈衰老。
一顆心若不擴大,便會封閉;當一切都取決於我的喜好
和用處時,我就會變得嚴苛又壞心,無緣無故做出惡劣
的回應,如同福音裡受邀的人那樣,竟然殺死那些傳達
邀請的僕役。
此外,這段福音也質問我們站在那一邊:我自己這邊、
或是 天主那邊?
事實上, 天主與自私心態恰好相反,「在拒絕面前,
祂非但沒有砰然關上門扉,反倒邀請更多的人;
天主在不義面前以更大的愛來回應」。
簡而言之,「當 天主因我們的拒絕難過時,祂仍不斷
發出邀請,繼續準備善,也為行惡的人做準備」;因為
,唯有如此,才能克勝惡。
此時此刻, 天主鼓勵我們效法祂,秉持真愛生活,『
克服我們易怒又懶惰的任性』。
這個福音比喻的最後一段談及婚宴禮服,教宗解釋道,
婚宴禮服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應邀出席仍不夠,還得
穿上禮服,「需要每天活出愛的習慣」。
當天被冊封的新聖人,尤其是許多殉道者,正好為我們
指示這條道路:『他們不光對愛說是,更以生命徹底地
回應』,他們每天穿上耶穌的愛、那愛我們到底的愚妄
之愛,寬恕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的人。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聖洗聖事中,我們每個人領受
了白衣、 天主婚宴的禮服;讓我們藉著諸位聖人弟兄
、姐妹的轉禱,祈求 上主賜予恩寵,好使我們每天都
選擇並穿上這件白衣,保持它的潔淨。
這要怎麽做呢?
首先是,毫無畏懼地前去領受 上主的寬恕;那是進入
禮堂與祂共慶愛的宴席的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