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西亞的道路
【福音:瑪十六 21~27( 28)】
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向門徒說明,祂必需上耶路撒冷去
,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
但是,第三天,祂要復活。
伯多祿便拉耶穌到一邊、諫責祂說:「主,千萬不可!這
事絕不會臨到祢身上!」
耶穌轉身對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
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 天主的事,是人的事
」。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
揹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
命,必要喪失性命;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
必要獲得性命。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
益處?或者,人還能拿什麼做為自己靈魂的代價?
因為,將來,人子要在祂 父的光榮中同祂的天使降來;
那時,祂要按照每人的行為予以賞報。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人中,就有些人在未嘗到死
味以前,必要看見人子來到自己的國內」。
【經文脈絡】
隨著本主日的福音瑪十六21~27,我們進入瑪竇福音的第
二部份瑪十六21〜二八20)。
瑪十六21的經文明顯地標示出耶穌公開生活的重大轉折:
「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向門徒說明,祂必需上耶路撒冷
去……」;這裡所謂的「必需」,說明這個轉變是來自於
天主的旨意。
耶穌開始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這是一條把祂帶向苦難
和死亡的道路;但是最後,卻按著 天主的旨意導向復活
的道路。
瑪竇將這條走向耶路撒冷的道路,藉著耶穌三次預告自己
的苦難和復活(十六21、十七22~23、二十17~19)分
成三段,從二十一章開始便是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日子,內
容是有關耶穌的末世言論(二四~二五)、受難歷史(二
六~二七)以及復活的報導(二八)。
【瑪十六21預言苦難、死亡和復活】
耶穌預言自己將受難、死亡,然後,要復活。
這個預言一方面是向門徒啟示 天主的旨意,另一方面也
是對伯多祿的信仰宣示「祢是默西亞、永生 天主之子」
(瑪十六16)提出必要的補充說明。
基督徒的默西亞和猶太人傳統所期待的默西亞不同,祂「
必需」走向苦難和死亡。
福音指出,「耶穌開始向門徒說明……」,表示耶穌是透
過這個預言教導門徒;瑪竇強調,耶穌現在開始走向耶路
撒冷,在那裏要經歷和先知們一樣的命運(二三37);對
耶穌的死亡,應該負責的是猶太領導階層:長老、司祭長
和經師們;但是這一切消極因素並非最後的結局,相反地
,最後, 天主將要使耶穌復活。
耶穌採用了「必需」一詞來預告自己的苦難及復活,表明
出這個預言的先知性以及末世性的特徵,其最終的根源是
天主的旨意。
耶穌在開始走上這條道路之時,清楚地向門徒預告;雖然
,在當時,他們尚沒有能力瞭解這一切,表示耶穌並不是
盲目的接受命運;相反地,祂自己知道、而且自願接受這
一切。
【瑪十六22~23伯多祿的阻撓】
雖然,在這段福音之前的故事中提到,伯多祿得到來自
天主的特殊啟示,明認耶穌是 天主子(瑪十六16~17)
;但是,他仍然是一個人,也只有人的想法,因此,企圖
說服耶穌脫離受難。
耶穌卻嚴厲地責斥伯多祿!
對耶穌而言,伯多祿成為誘惑者,『就如在曠野中的撒殫
』一樣(瑪四10);甚至,耶穌說伯多祿是絆腳石,這個
說法可能是故意和教會的「磐石」相對立(瑪十六18)。
在瑪竇福音中,伯多祿似乎一直在 天主的召叫和人性的
軟弱之間掙紮(參閱瑪十四28~31),他成為門徒們的典
型代表;門徒們一直處於信仰的服從與人性的自我膨脹之
間擺盪,他們是活生生的例子,提醒教會團體警惕小心,
好能穩妥地在 天主的道路上行走。
【瑪十六24~26十字架與生命】
誰願意跟隨耶穌,應該揹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誰若
為了耶穌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這樣的話在「
福傳言論」中已出現過(瑪十38~39)。
但是,在這段經文中,這些話的對象並非是受派遣去傳福
音者(瑪十 5,十一 1),是耶穌門徒的團體。
對瑪竇而言,他們代表著日後的教會團體,每一位基督徒
都應在十字架的道路上跟隨耶穌。
經文更進一步的詮釋,「揹起自己的十字架」的意義就是
「棄絕自己」!門徒們為了完全地跟隨耶穌,應該完全地
捨棄自己。
「棄絕自己」的意義,當然包含放棄世上的財富、名聲或
權力;但是,真正的關鍵在於「放棄自我」!唯有如此,
才能如同被釘的耶穌一樣,完全地被 天主接受,這也就
是因耶穌的緣故失去性命,並在 天主內獲得性命。
生命的經驗告訴人們,在死亡時,任何人都必需留下自己
所擁有的產業,孤獨地到 天主面前;人真正該重視的是
,如何在 天主前交賬,領取永恆的賞報。
【瑪十六27~28人子的審判】
每個人都將按其作為受到審判,這是深深根植於雅威信仰
的傳統信念,瑪竇引用這個思想,目的在於鼓勵耶穌的門
徒們,忠實地在十字架道路上跟隨耶穌。
所謂「站在這裡的人中,有些人在未嘗到死味之前,必要
看見人子來到自己的國裡」,這是一種先知性的話語,其
目的並非在預言末世來臨的日期,卻是在一種鼓勵、警告
與安慰的觀點下說出的話。
在瑪竇福音的脈絡中,這個「人子再來」的預言的功能,
在於引出下一段「耶穌顯聖容」的報導:一些門徒幸運地
預先看見耶穌在光榮中顯現(瑪十七1~9)。
【綜合反省】
耶穌的道路也就是 天主子和默西亞的道路,是一條將祂
自己和一切跟隨祂的人導引至自我貶抑、直到死亡的路;
不僅是對伯多祿,而且是對一切人而言,這條路都是難以
接受的。
但是,誰若不瞭解、不接受這條道路,就沒有體會「
天主的事」(瑪十六23);耶穌一生的經歷給我們指出,
人的救援以及世界的救援就在於祂所走的十字架的道路,
這條道路也成為日後基督徒宣講的核心訊息(參閱:格前
一 1~25)。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