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主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
例行的三鐘經祈禱活動,教宗方濟各講解了主日福音
中撒種的比喻,勉勵信眾努力把自己的心開墾為一塊
良田,讓落入心中的聖言種子結出豐碩的果實。
耶穌在講道時,常常使用一種簡單的語言,甚至為了
便於大眾理解、就借用一些取自日常生活的比喻;因
此,人們樂於聽祂講道,讚賞祂那直驅心靈的訊。
祂使用的語言,不是那種難以理解的語言,與當時法
學士們使用的語言不同;他們使用十分難懂的言詞,
滿是僵硬的口氣,讓人避而遠之;耶穌則使用簡單的
語言,並用不是複雜的神學向人們解釋天國的奧秘。
教宗解釋說,撒種者就是耶穌,祂以這個比喻表明『
自己不是一位強制者,只是一位建議者;祂以自我奉
獻、卻不是征服的方式吸引我們』,耐心又慷慨地『
播撒祂的聖言種子;這種子不是一個牢籠或陷阱,是
能結出果實的種子』。
教宗繼續說,耶穌對我們的心靈進行一種精神透視;
我們的心就是聖言種子落下的土地,我們的心好似一
塊土地,它可以是良田,聖言可以在這田裏結出果實
;但是,很多時候,它也可以是一塊堅硬、不透水的
土地,這就好似我們在聆聽聖言時,聖言像落在馬路
一樣從我們身上反彈回去。
在良田和馬路之間還有兩種土地,第一種是石頭地,
種子可以在其中發芽,卻無法長出很深的根;這就是
膚淺的心,它接納 上主,願意祈禱、愛人並做見證
,卻不能持久,會感到厭倦,永遠不能起飛。
這是一顆沒有厚度的心,在這樣的心中,怠惰的石頭
蓋過了良田,愛不持久,瞬息即逝;這種人只有在遇
到困難時才會接納 上主,這塊地也不結果實。
另一種地是荊棘地,長滿了阻礙好苗生長的荊棘。
耶穌說,荊棘代表了現世的憂慮和財富的誘惑,荊棘
是與 天主相牴觸的惡習,窒息了 天主的臨在。
這些荊棘首先是對現世財富的偶像崇拜,為了自己、
為了擁有、為了權力貪婪地活著。
如果,我們助長這樣的荊棘,就會窒息 天主在我們
內的生長。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認出我們心中或大或小的荊棘,即
住在我們心中的惡習,那些 天主所不喜歡的紮根深
淺不一的灌木;它們妨礙我們擁有一顆純潔的心。
我們要把它們拔掉;否則,聖言將不能結出果實。
耶穌邀請我們注視自己的內心,為我們的良田感恩,
努力開墾尚未成為良田的土地。
最後,教宗勉勵道:『讓我們勇敢地大力改造土地、
大力改造我們的心,在告解和祈禱中,把我們的石塊
和荊棘帶到耶穌跟前。這樣做以後,耶穌這位良善的
撒種者一定很樂意為我們完成一份額外的工作:淨化
我們的心,除去那些窒息祂聖言的石塊和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