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天主,認識自己
創十八 1-10a;哥一 24-28;路十 38-42
默想:
今天的福音是路加獨有的故事,寫得很美。
過去,人們往往只從這段聖經表面的意義推測,以為耶穌在這裏
主要是譴責瑪爾大,稱讚瑪利亞;譴責為世俗事務操勞的人,稱
讚那些聆聽 天主聖言的人。
更有人 ( 包括出名的聖人 ) 引申說,祈禱,比工作重要;默觀的
修道生活,比忙碌的在俗生活高超。
今天,讓我們重新返回這段聖經,欣賞路加要帶出的美麗訊息。
這個故事的上文,是講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個比喻的人物全是
男性;耶穌最後吩咐那法學士:「你也照樣去做吧」,要求他以
慈悲的心,用「行動」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可見,耶穌並沒有否
定「工作」的重要。
現在的故事,除了耶穌外,人物完全是女性,為猶太人,這是有
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家之主應該是男的。
可是,路加卻將主人拉匝祿放在一邊,將瑪爾大捧了出來,暗示
女性同樣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同樣得到耶穌的重視。
故事的主角應該是瑪爾大;把注意力只放在瑪利亞身上,似乎不
是故事原來的意思。
耶穌並無偏愛瑪利亞;祂也愛瑪爾大,願意教導她、提昇她,使
她克服自己的困難,成為一位更全面的門徒。
耶穌指出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聆聽 天主的聖言。
在猶太人的家裏,人人都期望做大家姐的會在家中打點一切;從
福音有關這家人的記載顯示,瑪爾大應是做大家姐的。
她派人向耶穌報訊:「主,你所愛的人病了」。
耶穌來到時,她親自出來歡迎。
耶穌要求移開墓門的石頭;她又出主意說,屍體臭了,最好不去
動他。
可見,她是料理一切,工作效率很好的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
,她是一位女強人。
但是,這位女強人的內心有其軟弱的一面:她認識事卻不認識人
,包括不認識自己;她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軟弱的地方,不肯
正視自己的弱點,往往利用自己的長處去遮蓋它。
這種人要求他人賞識她所做的一切;受不了別人的冷落。
現在,耶穌只與她的妹妹談話,沒有理會她正在忙忙碌碌;她覺
得很不公平,有受委屈的感覺。
或許,她心裏想,耶穌是大家的客人;為甚麼,瑪利亞可以舒舒
服服地與祂聊天,自己偏偏要做所有的事?
她心裏實在很愛耶穌;否則,她不會請祂來,也不會在這種場合
下,說出自己心底的話。
這似乎是她平時累積下來的一種宣洩,在這宣洩裏,其實是淌著
淚水的;她好像向耶穌申訴:「主啊!世界對我真不公平,連我
妹妹也不體諒我的辛苦;你不管嗎?」
面對這樣的投訴,耶穌完全沒有譴責瑪爾大;祂諒解她的感受,
欣賞她為諸事操心勞碌。
可是,瑪爾大未能在繁忙的生活裏去學習和認識自己,反而被工
作弄到心煩意亂;然後,以埋怨去發洩。
其實,瑪爾大「需要的只有一樣」,就是靜下來、聆聽祂。如果
,她靜下來、聆聽;她會發現,耶穌快要入耶路撒冷受難,已不
在乎吃甚麼,卻在乎與人分享祂的內心。
耶穌邀請瑪爾大停下來,在內心與主相遇;在那裏,她會真正認
識自己和別人的內心世界,從而知道自己和別人的需要。
耶穌邀請她,像瑪利亞一樣「選擇那最好的一份」。
這段故事,為我們,特別是有本領的強人,有很大的啟示。
強人,往往是辦事精明、批判性極強,這樣,雖然能夠顯出自己
優越的地方;但是,危險性是不了解別人、人際關係差,往往以
成就遮掩自己的弱點,阻礙了自己的成長,養成一份連自己也不
察覺的俗氣。
例如,他們常常批評別人的工作沒出息,暗示自己的成功;但是
,也反映出他們未能欣賞每種工作的價值,透露出一種庸俗的氣
質。
忙碌的人,脾氣往往很差;這時,他們最需要的是靜下來,聽聽
耶穌願意向自己說甚麼。聆聽耶穌,使人明白自己的貧乏,發現
別人真正的需要,這是成長的秘訣。
瑪利亞在故事中沒有說過一句話,聆聽耶穌,使她不但了解耶穌
的內心,更使她明白姐姐的需要;故此,任由她申訴卻不做任何
反駁,她知道,能幹的姐姐其實不是需要她幫忙,她發洩後,便
沒事了。
瑪利亞的事業未必如姐姐般成功;但是,她肯定是位快樂的、有
靈氣的人。
若要知道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要忘記靜下來、聆聽耶穌;
人會發現那是甚麼。 ( 作者 吳智勳神父 )
反省與實踐:
1. 你能舉出幾個瑪爾大的性格特質嗎?
我身上也有一些同樣的特質?或是與她相反的特質?
2. 了解這些特質後,是否能幫助我分辨,何者能幫助我與他人成
長?何者阻礙了我認識自己與認識他人?
3. 為何要明白自己的貧乏?
為何要發現別人真正的需要?
聆聽耶穌,你是否已明白自己成為了一個「人」、成為了
天主的肖像、成為了基督奧體中的肢體?
信友禱文:
1. 請為各國移民勞動者祈禱
仁慈公義的 天父,求禰保守那些居住在異國的勞動者,看顧他
們心理與實質的需求,賜給他們的雇主一顆公義、寬仁的心腸,
使他們人性尊嚴享有應有的。
2. 請為我們自己祈禱
在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前,願我們能先停留在
天主面前,聆聽 天主聖言,由 天主聖神來引導我們每日的生
活,讓我們的內心在與主相遇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