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日、主日,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
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方濟各表示,善惡之間的
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人的心;因為,我們都是罪人。
主日福音中,耶穌講解了莠子的比喻;這個比喻描繪世上
惡的問題、強調 天主的耐心;教宗感歎道,我們每個人
都可以說: 天主對我實在太有耐心了!
比喻中的田地主人代表 天主、仇人代表撒殫;一位播好
種子、一個撒莠子。
僕人想要拔除莠子,主人卻不同意;因為,麥子也可能會
被一同拔掉;因此,主人叫僕人讓二者一同生長到收割的
時期。
教宗解釋說:透過這個圖像,耶穌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
上,善與惡是完全交織在一起的,沒有辦法將它們分開、
除去一切的惡;只有 天主能做到,祂將在終審判時完成
這件事。
現時的情況,因其含糊不清及複雜的特性,猶如一塊自由
的田地、基督徒的自由田地;在這田地間,我們艱難地練
習如何分辨善與惡。
教宗因而勉勵信眾,把果斷和耐心這兩種相互對立的態度
結合起來;果斷,指的是,想要做好種子的果斷態度,也
就是竭盡自己的全力遠離罪惡及其誘惑;耐心,意味著,
一個傾向於『不怕為給她的子女洗髒衣服弄髒手的教會』
,而非一個『在時候未到時,就判斷誰在天國、誰又不在
的純潔教會』。
教宗表明,主耶穌今天幫助我們意識到,我們不能依靠確
切的地區或特定的人類群體來區分善與惡;我們不能說這
些是好人、那些是壞人。耶穌告訴我們,善惡之間的分界
線貫穿我們每個人的心;因為,我們都是罪人。
我想問問你們:『不是罪人的,請舉手』。
『沒有人!因為,我們都是罪人!』
如果,我們總是、且只看到在我們之外的罪,這就意味著
我們不願承認我們內也有罪。
實際上,是耶穌把我們從罪惡的奴役中釋放出來、祂賜予
我們走上新生命的恩寵、給予我們修和聖事;因為,我們
常常需要獲得罪過的赦免。
耶穌教導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觀察事實,即學習
天主的時刻,不是我們的時刻;學會用祂的目光看問題;
因為,在等待中,那些曾經是或似乎是莠子的,可以變成
一個好產品,這就是悔改的事實、這就是希望的願景!
最後,教宗祈求道,在現實生活當中,願童貞聖母瑪利亞
幫助我們,不僅看到污濁和罪惡,也看到良善與美好;既
揭露撒殫的把戲,更信賴 天主使歷史更加富饒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