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教宗方濟各問候朝聖的兒童。
基督徒團體並非在堡壘之城中生活,是走在路上,聆聽
每個人的故事,然後,提供愛的見證;五月二十四日,
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時,教宗方濟各
如此表示。
繼續以基督徒的希望為主題的要理講授,透過厄瑪烏二
門徒與耶穌的相遇,教宗指出, 天主始終與我們同行
,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刻。
耶穌與厄瑪烏門徒的相遇非常短暫,卻完全註定了教會
的命運;對於理解教會使命而言,這個相遇具有深刻的
意義。
教宗說:這告訴我們,基督徒團體並非封閉在堡壘之城
,是行走在它最具活力的環境中,可以說是走在路上。
在那裡,與人相遇、瞭解人的希望與失望及他們的重擔
;教會聆聽每個人發自他們個人良知的故事,然後提供
生命的聖言、愛的見證,這愛忠信到底。
如此一來,人們心中將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厄瑪烏兩位門徒與耶穌相遇時,他們正逃離耶路撒冷;
耶穌被釘十字架後,他們感到失望,決定離開這場他們
始料未及的失敗。
實際上,在逾越節之前,他們還充滿熱情,認為耶穌將
彰顯祂的大能;但是,節日卻成了他們生命中最悲傷的
一天。
於是,耶穌展開了祂的『希望療法』。
教宗說:在這條路上發生的事,就是一次希望的治療;
誰來治療?
是耶穌。
首先,祂詢問和聆聽;我們的 天主不是一位侵略性的
天主;雖然,耶穌早已知道這兩位門徒失望的原因,祂
依然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深刻體會他們所遭遇的苦楚。
我們從中聽到了一句告白、人們的一種老生常談:我們
原指望,可是……;我們原指望,可是……。
教宗表明,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悲傷、失敗和
失落的希望;所幸,耶穌與氣餒之人同行,以具體的方
式重新給予人希望,祂首先引用《聖經》說話,卻不是
展開『閃電般的征服戰』。
教宗解釋道:真正的希望永遠不是廉價的,它始終經由
失敗而得;不受苦的希望,甚至連希望都算不上。
天主不喜歡人們把祂當做一位以血洗敵人來帶領子民獲
得勝利的領袖愛祂,我們的 天主是一個在寒風呼嘯的
日子裡燃燒的微弱火光,祂在這個世界的臨在似乎脆弱
不堪,祂選擇了所有人都不屑一顧的位置。
教會也應該如此;正如耶穌擘了餅,祂也『擘開我們的
生命』,把它提供給眾人;因為不存在無需犧牲的愛。
每個人都會遇到黑暗的時刻,在那一刻,我們似乎已經
走投無路;然而,耶穌始終陪伴在我們左右,重新點燃
我們的希望,對我們說:『向前走,我與你同在!』
最後,教宗勉勵道: 天主始終與我們同行,即使在最
痛苦的時刻、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刻、即使在失敗的時刻
; 上主就在我們身邊。
這是我們的希望,讓我們懷著這希望向前邁進;因為,
祂始終陪伴我們左右、並與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