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六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
教宗方濟各說,世界是基督徒宣講耶穌的地方;但是
,基督徒要舉目仰望天鄉,好能與耶穌結合。
《福音》為我們指出基督徒旅程上的重要地標 :
第一個地標是記憶
耶穌復活後,立即告訴門徒們,祂要在他們以先往加
里肋亞去(參閲:谷十六 7)。
加里肋亞曾是門徒們首次與主耶穌相遇的地方。
教宗解釋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亞,這
是耶穌與我們首次相遇的地方,我們在這個地方認識
了耶穌,欣喜若狂地跟隨了祂。
因此,我們若想成為一位好基督徒,就必需要牢記與
耶穌的首次相遇以及隨後的多次相遇;記憶的恩寵使
我在受到考驗的時刻堅定不移。
第二個地標是祈禱
教宗表明,耶穌升天後,並沒有離開我們,祂的身體
雖然離開了我們,祂卻常與我們同在、為我們説情。
耶穌升到天上,是要讓 天父看到自己的傷痕、祂為
我們和我們的得救所付出的代價。
第三個地標是世界
教宗指出,耶穌升天時對門徒們說:你們要去使萬民
成為門徒(瑪廿八19)。
『你們要去』,這表明世界是基督徒宣講耶穌聖言的
地方,所宣講的是我們已經得救以及耶穌來是為賜予
我們恩寵,將我們眾人帶到 天父跟前。
教宗稱,基督徒旅程上的這三個地標,即記憶、祈禱
和使命,以及加里肋亞、天鄉和世界是基督信仰精神
的地形學。
基督徒必需在這三方面有所行動;首先、我們應祈求
記憶的恩寵,向 上主說:『求禰讓我不忘記禰揀選
我的時刻、不忘記我們相遇的時刻。
接著,便是祈禱,舉目仰望天鄉;因為,耶穌去那裡
,是為了説情、為我們説情。
最後,我們要去履行使命。
教宗解釋道:履行使命,並不是說眾人都應到國外去
,是要活出福音、見證福音、讓人知道耶穌是誰。
我們要藉著見證和聖言去履行這使命;因為,若我講
述耶穌是怎樣的、基督徒的生活又該如何,我卻如同
外教人那樣生活;那麽,我說的話就無法起作用,使
命也就沒有效果。
相反地,若我們活出記憶、祈禱和使命,基督徒的生
活就會美好,也會喜樂。
教宗引用耶穌在當天《福音》中安慰門徒們的話説道
:『到了那一天,你們將如此度基督徒生活的時日,
你們就會知道,誰也不能奪去你們的喜樂』(參閲:
若十六22)。
沒有人能奪去我的喜樂;因為,我牢記與耶穌的相遇
,我堅信耶穌此時正在天上為我說情、與我同在。
同時,我也祈禱,勇敢地說出,而且也向別人說,更
以我的生活見證說:『主耶穌復活了,祂活著!』
最後,教宗總結道,基督徒旅程上的三個地標是記憶
、祈禱和使命,願 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明白
這基督信仰生活的地形學,以喜樂、那誰也不能從我
們奪去的喜樂,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