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後生 (瑪二十七 11~54)
作者 蔣劍秋神父
耶穌站在總督面前,總督便審問衪說:「祢是猶太人
的君王嗎 ?」
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當司祭長和長老控告衪時,衪什麼也不回答。
於是,比拉多對衪說:「祢沒有聽見,他們提出多少
證據告你嗎 ?」
耶穌連一句話也沒有回答他;以致總督大為驚異。
每逢節日,總督慣常給民眾釋放一位他們願意釋放的
囚犯;那時,正有一位出名的囚犯、 名叫巴辣巴。
當他們聚集在一起時,比拉多對他們說:「你們願意
我給你們釋放那一位 ?
巴辣巴 ? 或是那稱為默西亞的耶穌 ?」
原來,他知道,他們是由於嫉妒才把衪解送來的。
比拉多正坐堂時,他的妻子差人到他跟前說:「你千
萬不要干涉那義人的事;因為,我為祂,今天在夢中
受了許多苦」。
司祭長和長老卻說服了民眾,叫他們要求巴辣巴,除
掉耶穌。
總督又向他們發言說:「這兩個人中,你們願意我給
你們釋放那一位 ?」
他們說:「巴辣巴」。
比拉多對他們說:「那麼,對於那稱為默西亞的耶穌
,我該怎麼辦 ?」
眾人答說:「該釘祂在十字架上」。
總督問說:「祂究竟做了什麼惡事 ?」
他們越發喊說:「該釘祂在十字架上」。
比拉多見事毫無進展,反而更為混亂,就拿水,當著
民眾洗手說:「對這義人的血,我是無罪的;你們自
己負責吧 ?」
全體百姓回答說:「祂的血歸在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
上 ! 」
於是,比拉多給他們釋放了巴辣巴;至於耶穌,把衪
鞭打了以後,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
那時,總督的兵士把耶穌帶到總督府內, 召集了全隊
圍著衪,脫去了衪的衣服,給衪披上一件紫紅色的外
氅;又用荊棘編了一個茨冠、戴在衪頭上,拿一根蘆
葦放在衪右手裏;然後,跪在衪前、戲弄衪說:「猶
太人的君王,萬歲 ! 」
隨後,向衪吐唾沬,拿起蘆葦來敲衪的頭。
戲弄完了,就給衪脫去外氅,又給衪穿上衪自己的衣
服,帶衪去釘在十字架上。
他們出來時,遇見一位基勒乃人、名叫西滿,就強迫
他揹耶穌的十字架。
到了一處名叫哥耳哥達的地方、即稱為「髑髏」的地
方,他們就拿苦艾調和的酒給衪喝; 衪只嘗了嘗,卻
不願意喝。
他們把衪釘在十字架上以後,就拈鬮分了衪的衣服;
然後,坐在那看守衪。
在衪的頭上安放了衪的罪狀牌,寫著說:「這是耶穌
、猶太人的君王」。
當時,與衪一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還有兩位強盜:
一位在右邊、一位在左邊。
路過的人都搖頭辱罵衪說:「祢這拆毀聖殿、要三日
內重建起來的,救祢自己吧 !
如果,祢是 天主子,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 」
司祭長和經師與長老們也同樣戲弄說:「祂救了別人
,卻救不了自己;祂既是以色列君王,如今,從十架
上下來吧 ! 我們就信祂。
祂信賴 天主, 天主如喜歡祂,如今,就該救祂;
因為,祂說過:我是 天主子」。
同衪一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強盜也這樣譏誚衪。
從第六時辰起,直到第九時辰,遍地都黑暗了。
約莫第九時辰,耶穌大聲喊說:「厄里、厄里,肋瑪
撒巴黑塔尼 ! 」就是說:「我的 天主、我的 天主
,祢為什麼捨棄了我 ?」
站在那裏的人中,有幾位聽見了,就說:「這人呼喚
厄里亞呢 ! 」
他們中遂有一位立刻跑去,拿了海綿浸滿了醋,綁在
蘆葦上,遞給衪喝。
其餘的人卻說:「等一等,我們看,是否厄里亞來救
祂 ! 」
耶穌又大喊一聲,遂交付了靈魂。
看,聖所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大地震動、巖石
崩裂、墳墓自開,許多長眠的聖者的身體復活了。
在耶穌復活後,他們由墳墓出來,進入聖城,發顯給
許多人。
百夫長和同他一起看守耶穌的人,一見地動和所發生
的事,就非常害怕說:「這人真是 天主子」。
『死而後生』,是耶穌的生活原則;意思是,人必需先
經過痛苦與死亡,才能復活、重生。
耶穌的這一原則,不但祂同時代的人們無法接受,連祂
自己的弟子們也不瞭解,使耶穌成了一位受爭議的人物
;今天,仍然有無數的人對死而後生的原則產生排斥。
『死而後生』的原則,按照耶穌的教導,是
天父的旨意。
當惡人來捉拿祂時,祂曾公開表示,祂可以求
天父派遣十二隊天使來救祂。
『若這樣,怎能應驗經上所載應如此成就的事呢 ? 』
( 瑪二十六54 )
因此,祂告訴厄瑪烏的兩位門徒說 : 『默西亞不是必需
受這些苦,才進入祂的光榮嗎 ? 』 ( 路二十四26 )
這就是為甚麼祂一再強調 : 『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
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生命入於永
生 』 ( 若十二25 )。
『死而後生』,即是死於自己的私慾偏情,將人生的目
標提升到『超越物質的境界』。
不幸的是,人們仍然醉心於物質生活的追求,一心要改
善自己的物質生活,為所欲為,致使人間產生爭鬥、燒
殺、搶劫,無有寧日。
大家認為,死於自己,是傻瓜;不爭一口氣,是無能;
沒想到,耶穌的羞辱變成了光榮、祂的死亡變成了復活
、十字架變成了勝利的標記;耶穌的死,不是失敗,反
而是勝利。
『死而後生』,在歡迎耶穌榮進聖京,走上苦難、死亡
、復活的今天,最好的歡迎,不是言語,是死於自己的
私慾,欣然接受人生的挑戰 : 辛勞、困苦、病痛與死亡
,按 天父的旨意生活,自然會像基督一樣邁向復活。
『死而後生』,『原祖失樂園』是因他們違背了這原則
;『想得樂園的人』必需按這原則生活。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