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斷在『死亡』中『復活』

 

 

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四川省其中一個受災較嚴重的

 

綿竹市,當地老教堂徹底垮塌後,新聖堂於去年八月才建

 

成;最近,教友正忙碌準備心靈,好能在新聖堂內度首個

 

四旬期。

 

據綿竹本堂李晉玄神父說,綿竹    天主教會是明思宗崇禎

 

十四年,本地人劉宇亮在京做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時,受

 

徐光啟的影響,接受了西方科學文化、信仰,邀請意大利

 

傳教士利類思和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來此地講經布道,並

 

率先領洗、入教,成為綿竹有史以來信奉   

 

天主教的第一人。

 

他指出,在劉宇亮的宣傳、聯絡下,有三十餘人領洗,成

 

為    天主教傳入綿竹之始,也是整個西南三省市開教的母

 

堂區;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

 

零八年五月十二日的大地震後,這座距省會成都八十三公

 

里的教堂垮塌,教友們就只能在板房內舉行彌撒。

 

新聖堂於一一年動工,至去年八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白色的耶穌聖心堂,是西南地區目前最大的教堂,能容納

 

二千人,體現了    天主教傳入西南地區母堂區的風采。

 

聖堂佔地一千二百平方米,耗資七百三十萬元人民幣(約

 

一百一十八萬美元);其中政府捐贈五百萬元,其餘來自

 

教區的補貼和教友們的捐贈。

 

堂內的苦路,分別由十四位教友在籌備建堂時開始刺繡,

 

每人花上了八個月時間去做。

 

李神父說:「這讓我非常感動和欣慰,也體現了教友對

 

天主和教會的熱愛之情」。

 

今年,是教友首次在新教堂過四旬期;李神父為了感恩

 

天主的眷顧,為了在四旬期做好迎復活的準備,從聖灰

 

瞻禮開始,就鼓勵教友每周五守大小齋,謝絕一切娛樂

 

活動,借此準備心靈,迎接救主的復活。

 

李神父對天亞社說,地震後的這幾年,「是我做神父最

 

艱難、也是最快樂的幾年;因為,災後的重建工作一直

 

都是我心中最大的壓力,加上對教友們靈性生活的關注

 

和關懷也是我非常掛念的」。

 

他坦承,以前,有教友去世,他從來不去教友家送彌撒

 

,都是教友來教堂、參與追思禮儀;「是地震把我震醒

 

了」,現在,「凡是有教友去世,無論我是多麼忙,都

 

會去教友家裏送彌散;因為,地震後,我體會到生命的

 

可貴、親情的可貴和關懷的可貴」。

 

此舉感化了很多教友家人來信仰    天主;李神父說,為

 

此,我可以驕傲地說,這幾年,教友不但沒有減少,反

 

而,增加了一、兩百人。

 

八十一歲教友李代容對天亞社說,神父在地震前和地震

 

後【判若兩人】;以前的神父,教友打電話,愛理不理

 

;地震後,不再是教友找神父,是神父主動找教友了。

 

四十二歲的黃在容和另外兩位女教友也指出,神父的性

 

格比地震前好了很多,讓教友更容易親近;而且,也更

 

關心教友了。

 

談到四旬期,李神父說,自地震後,我和教友們每天都

 

在過「四旬節」,每天都在為「復活」的到來做準備;

 

因為,只有經歷了災難和離別之苦後,才懂得時刻準備

 

自己。

 

因為,沒有人知道,死亡,甚麼時候來到身邊;沒有人

 

知道,「人子」何時來;為此,只有時時準備著,就會

 

生活在安詳中,就會快樂地去善度每一天。

 

綿竹總人口五十二萬,當年,受災較為嚴重的是漢旺鎮

 

,離綿竹市區約十公里。鎮上許多房屋垮塌,在震災中

 

,去世的人至今還是未知數;為此,當局在鎮的後山,

 

別修建了萬人坑墓地,以供參觀者紀念和追悼。

 

新教友余先生是地震後才領洗、入教的退休官員;他對

 

天亞社說,他瞭解各個宗教,最後,還是信了

 

天主教;因為,他覺得,人生就是一場夢,有許多痛苦

 

和考驗;    天主就是這個夢的主宰者,只有

 

天主才能讓我們實現真正的夢想,找到幸福和快樂。

 

余氏繼續說:「生命活著的價值,就是奉獻和死亡;在

 

奉獻中就有犧牲。我認為,這個犧牲也就是我們不斷在

 

『死亡』中『復活』,所以,我不怕死;因為,

 

天主常常與我在一起。

 

這也是我在四旬期、當遇到困苦挑戰的時候,需要不斷

 

地奉獻和克制內心的不愉快,讓基督的和平時時充滿我

 

心,為迎接復活節的到來做準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不斷在『死亡』中『復活』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