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    上帝與財神之間

 

 

四十七歲的周書亞(化名)曾經很富有;二零零四年之前

 

,其家庭資產達到數千萬元人民幣,並擁有兩家製藥工廠

 

。但是,自改信基督教後,他的生活突然改變,不僅財富

 

大幅下跌,生意合夥人亦疏遠他。

 

所有的變化源於他在教會裏所做的一個承諾:「永遠不會

 

行賄、逃稅或違背諾言」。

 

對於製藥公司來說,提供佣金給醫生和醫院是常規;然而

 

,周的宗教意識喚醒他停止這樣做。

 

然後,他的公司開始了一個痛苦及災難性的轉型;第一步

 

是,停止賄賂醫生和醫院。

 

對於製藥公司,拒絕行賄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周告訴《環球時報》:「沒有醫生會推薦我的藥給患者;

 

因為,他們無法得到佣金。

 

公司的藥物銷售量急劇下降」。

 

災難很快降臨;周說:「短短幾個月內,銷售團隊裏幾乎

 

所有人都離職,公司瀕臨破產」。

 

周還受到同行的批評,說他打破了行規。

 

「其他製藥公司還在行賄;但是,我不會。

 

一些熟人指責我,皈依基督教後偏離正軌」。

 

他受到員工及同行的批評;一些生意合夥人甚至斷絕來往

 

在接下來的二、三年裏,他繼續為公司的轉型努力。

 

他對《環球時報》說:「這於我是個致命的打擊;我一次

 

又一次祈求    神為我指明道路。唯一支持我繼續轉型的是

 

,我是在遵行耶穌基督的教導」。

 

周書亞的故事並不是唯一;在中國繁榮卻殘酷的商業環境

 

下,走捷徑致富的一些中國商人開始求助基督宗教、尋求

 

精神上的安慰;但是,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儘管缺乏數據顯示中國基督徒商人的確切人數;可是,他

 

們似乎都有些共通點:他們認為,所賺的錢沾有罪污,對

 

其所賺的財富感到極度內疚。

 

大多數情況下,某些困難促使他們皈依。

 

二零零四年,由「誠信天下企業家聯盟」創立的北京基督

 

徒企業家團契、其台灣籍會長陳成堂對《環球時報》說:

 

「他們被錢和繁華所毒害,需要內心的平靜;他們開始通

 

過改變不道德的商業交易、來改造他們的行為及公司」。

 

皈依基督宗教後,這些商家往往面臨現實的問題

 

《聖經》禁止行賄、逃稅及包養情婦;所有這些,通常被

 

為是商業圈中標準行為。

 

這些顯著的變化,可能是致命的;有時候,這些商人不得

 

不放棄利潤、失去生意夥伴或使公司瀕臨破產。

 

周書亞說:「犧牲和負擔,使你對耶穌基督為我們所揹的

 

十字架感同身受」。

 

二零零二年,北京一個為基督徒商人設的培訓中心的總裁

 

趙曉撰文指出,中國市場經濟的轉型,「若沒有更深遠的

 

支持,無法立穩……它最終會從活躍的宗教團體中受益」

 

;該文被認為轟動了商界。

 

趙創立的香柏領導機構,旨在用《聖經》的教導來培訓中

 

國企業家;第一步是,鼓勵企業家在    神前起誓,許諾

 

「永遠不會行賄、逃稅或包養情婦」。

 

趙對《經濟周刊》說,漸漸地,這種承諾變成了入會儀式

 

門窗業界的領軍人森鷹公司董事長邊書平簽署了承諾。

 

剛開始,股東們很高興看到他的變化:以前,脾氣暴躁的

 

邊書平變得和藹可親。

 

然而,二零零七年,當他向股東宣布「他的公司永遠不會

 

行賄時」,他們很震驚,並問道,「如果,不行賄,企業

 

將如何營運?」

 

邊依然堅持;股東撤回了資金。

 

不久,銷售團隊亦跑了。

 

邊獨自擔負起重任,並開始進行內部改革;他說:「既然

 

,我們不能行賄,公司已失去大客戶;我們開始將業務轉

 

向不需要行賄的客戶群」。

 

那年,他轉變業務方向,更專注出口及批發市場;在此過

 

程中,邊損失八百萬元。

 

對大多數商人來說,轉型,意味著放棄熟悉的市場、轉向

 

其他領域;這並不是簡單的過程。

 

周書亞遇過類似困難;在停止行賄後,他的公司瀕臨破產

 

,曾經合作的人亦離開。

 

他放棄向醫生及公立醫院銷售藥物,轉向當時生意興盛的

 

私人藥店。

 

他說:「我不需要去賄賂他們,只需提供低價高質的藥物

 

」。他繼續說,自那以後,他更注重發展及提高藥物的質

 

量。

 

周說:「這就像從頭開始;我幾乎每天閱讀《聖經》,並

 

且,一次又一次地求    神給予信心」。

 

那段時間,周的《聖經》幾乎被翻爛了。

 

在二零零四年秋天,幾十位教友加入周的公司,他的銷售

 

團隊漸趨穩定,並通過在全國各地促銷他們的藥物,業務

 

逐漸回升。

 

儘管,他的年收入從一千萬元減至二零零四年前的一、二

 

百萬元;但是,周不後悔。

 

他說:「你的生命價值改變了;經營一間公司,並不只是

 

為了賺錢,還在於你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

 

周說,當基督徒陷於困境時,一個值得信賴的團契可以很

 

好地幫助商人。

 

陳成堂贊同地說,一個有著二、三十位成員的基督徒團契

 

,能有效地讓商人們積極分享經驗及互相幫助。

 

《經濟周刊》報道說,為了迎合越來越多基督徒商人的需

 

要,教會在許多城市,如北京、溫州、杭州及三亞成立更

 

多的基督徒團契,致力幫助想改變生活、尋求精神支持的

 

基督徒商人。

 

陳成堂說,他經常應邀到北京的幾個教會講道;他的證道

 

,主要涉及如何在《聖經》教導下領導你的公司、領導力

 

培訓和企業管理技能。

 

他問聽眾:「誰是最好的總裁?」

 

有人回答:「耶穌基督」。

 

他指出,隨著越來越多教會針對商人建立團契,教會已接

 

受這種情況。

 

二零一零年,北京東方博大私家醫院的所有人吳建華受洗

 

、皈依基督教;吳說,每周四晚上,他參加北京京開高速

 

路旁豐台教會的團契。

 

晚上六點半,幾十位社會菁英:企業主、高級管理人員及

 

律師坐在一起,讀聖經詩篇、唱讚美詩及祈禱、呼喊「阿

 

門」(基督宗教的用語,意指「我信」),縈繞兩個小時的

 

聚會。

 

吳告訴《環球時報》:「這就像是被重新煥發活力」。

 

對那些已皈依基督教的商人,教會團契為他們提供尋求相

 

互安慰的機會;有時,也迎合更實際的需求。

 

吳說,有一次,團契成員幫助一位鞋廠老板賣掉剩餘的產

 

品;去年中秋節,一位基督徒安排向團契成員促銷了他的

 

月餅。一些在金融部門工作的成員也把教會當做平台,銷

 

售理財產品。

 

但是,這卻引出追求生意與精神慰藉的模糊境界的問題。

 

一位王姓基督徒說:「我不想阻止團契內的商業活動;但

 

是,繼續下去,肯定會傷害團契的形象」。

 

王氏繼續說,之前,教會迴避吸引商人;因為,他們一直

 

被認為與「原罪」有關:他們相信商人會不顧道德,利用

 

各種手段來賺錢。

 

隨著教會變得更開放,台灣和香港的教會是最早滿足商人

 

需求的華人教會。

 

王說:「教會領袖開始改變『賺錢人是不虔誠的』的舊思

 

維,他們開始向商人敞開大門」。在高峰期,約有一千位

 

基督徒商人參加豐台教會的團契。

 

浙江大學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村富說:「那些

 

人已成為振興商業道德的動力」。

 

據陳村富所做的一項調查,有二百四十八位基督徒商人參

 

與,其中有五十四人說,如果,他們在主日忙於生意,可

 

以豁免主日敬拜。另外一百六十六人說他們會讀《聖經》

 

,替代周日去教堂禮拜。

 

據來自福建官方教會機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

 

基督教協會的報告,基督宗教一直幫忙處理存在於企業界

 

的問題,如賄賂、生活腐敗及家庭危機。

 

陳成堂說:「我們可以停止行賄嗎?

 

當你行賄時,別人也這樣做;賄賂,只會提高成本,最終

 

,沒有人能受益。

 

因此,我們要阻止此道,要有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服

 

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在 上帝與財神之間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