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四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
方濟各表示,在基督徒的道路上,真理不容妥協;但
是,我們應該成為慈悲的義人。
教宗也提醒我們警惕偽善和欺騙,切莫把信仰簡化為
判斷可否的邏輯。
當天的《馬爾谷福音》記述,耶穌在猶大地區講道時
,尾隨祂的法學士再一次以試探的口吻問耶穌:『許
不許丈夫休妻?』
教宗說:耶穌沒有回答可否休妻,祂不進入他們判斷
可否的邏輯;因為,他們僅僅以可以或不可以的方式
思考信仰,只論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
耶穌不進入他們的判斷邏輯,反而問他們:梅瑟吩咐
了你們什麽?你們的法律是怎麽寫的?
他們答說,梅瑟准許寫休書休妻;進而落入了自己的
圈套。
耶穌於是斥責他們心硬,對他們說:這是為了你們的
心硬,梅瑟才給你們寫下了這條法令。
耶穌說的是真理,不判斷可否,毫不妥協,只講真理。
耶穌永遠說真理,並且解釋了《聖經》的真理及梅瑟
法律的真理從何而來。
當祂的門徒又問及休妻的問題時,耶穌明示:誰若休
自己的妻子再另娶,就是犯姦淫;若妻子離棄自己的
丈夫又另嫁,也是犯姦淫。
如果,這是真理;那麽,姦淫可是重罪。
我們又如何解釋耶穌常常與罪婦交談、與撒瑪黎雅的
外邦人婦女交談呢?
祂不但喝了不潔婦人瓢中的水;最後,還對罪婦說:
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罪了!
這如何解釋呢?
教宗解釋道:顯而易見,耶穌的道路是從判斷可否轉
向真理和慈悲的道路,耶穌不理會判斷可否。
對於那些想要試探耶穌的人、那些以可否邏輯思考的
人,耶穌在《聖經》的另一處稱他們為假善人,他們
甚至利用第四誡的規定拒絕贍養父母,藉口說已經給
教會很多獻儀。
假善人啊!判斷可否就是偽善。
基督徒的道路不可屈服於判斷可否的邏輯,反而應該
以真理回應。
按照耶穌的榜樣,真理應當伴隨著慈悲;因為,祂是
天父慈悲的化身,祂不能否定自己。
祂不能否定自己;因為,祂是 天父的真理。
祂不能否定自己;因為,祂是 天父的慈悲。
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的道路。
教宗也表明,這條路在生活的誘惑面前難以行走,當
誘惑觸及你的心靈時,你很難從判斷可否轉向真理與
慈悲。
這需要 天主的恩寵、需要求 天主幫助我們繼續前
行;我們應該常常祈求這一恩寵: 上主,我願意是
正義的,因慈悲而正義,不是由可否論所判定的正義
;我要做慈悲中的義人,就像禰一樣。
一位持可否論的人會問:在 天主看來,正義和慈悲
那個更重要?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它們不是兩回事,卻是一體
、同一個事實;怎會有那個更加重要一說?
在 天主看來,正義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正義。
最後,教宗祈求道:願 上主幫助我們走上這條路;
它雖然不易行走,卻能給予我們幸福、帶給許多人幸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