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喜訊
依三十五 1~6,10;羅五 7~10;瑪十一 2~11
默想:
今天的福音,表面上是談若翰洗者,連耶穌也稱讚他:
「婦女所生的,沒有一位比洗者若翰更偉大」。
不少人把注意力放在若翰洗者派遣門徒去見耶穌的理由
上:他對耶穌的身分產生懷疑?
他希望門徒直接從耶穌口中得到答案?
他催促耶穌快些行動?
這些推測是多餘的;瑪竇是藉著這段聖經指出耶穌就是
默西亞、祂就是福音、祂就是新時代的來臨。
若翰洗者再一次是配角,由他襯托出耶穌的偉大;難怪
,門徒有沒有回去報告若翰、他聽後反應如何,瑪竇覺
得無關重要,便不記載了。
耶穌一方面借用依撒意亞先知的話指出默西亞來臨時的
現象已發生:瞎子復明、跛子行走、痲瘋病人獲得了潔
淨、聾子復聰;換句話說,祂就是預言的默西亞。
另一方面,耶穌更超出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祂使死
人復活、使窮苦人聽到福音。
在瑪竇福音第八、九章,作者記載一連串的奇蹟,包括
死人復活;他希望人從這些標記中認出耶穌是默西亞、
是救主。
奇蹟,自有其重要性,往往能引發信德;今日,奇蹟仍
能發生,仍有其做標記的作用。
不過,今天的科技某程度也能帶來治療:眼角膜移值使
人恢復若干視覺、跛子裝上義肢也能行走、藥物可根治
痲瘋、戴了助聽器有助聽覺。
福音記載的奇蹟,在今天能有另一層次的瞭解:受罪惡
蒙蔽的人,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別人,更看不到
天主,看不到道路與真理;但是,耶穌的福音使他的眼
開了,他曉得為 天主、為別人而生活。
人,因為自己的軟弱,像跛子一樣,不能站起來行走,
福音使他有力量站起來,讓他頂天立地,重新做人。
痲瘋象徵罪惡,扭曲人的臉面;但是,福音使人潔淨,
恢復 天主的肖像,使人返回人群。
罪惡遮蔽人的良心,像聾子一樣聽不到 天主在人心中
的呼喚;福音使人聽到 天主的聲音、聽到有需要的人
的哀求。
罪惡使人失去超性生命;耶穌的福音使人復活,過著有
目標的新生活,不再是行屍走肉。
若翰震憾的呼籲,最多帶來悔改;惟有耶穌的宣講才能
帶來福音,祂讓人經驗到 天主的慈愛。
若翰讓人知道 天主的公義;惟有耶穌讓人領悟公義的
天主更是慈愛的 天主。
公義,不算是福音,惟有 天主那麼愛世界,甚至賜下
獨生子耶穌,使人不致喪亡,反而因信耶穌獲得永生,
這才是福音。
若翰早逝,無緣目睹 天主在十字架上彰顯的慈愛;讓
我們這些新時代的人明白自己比若翰幸福,因為,我們
經驗到 天主慈愛的偉大、我們聽到了完整的福音。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我是否盡力向別人傳達「將臨期」的精神?
我如何善用現在的時光,準備好自己?
我如何準備主耶穌的降生?尤其是在靈性上的準備。
我是否曾與人分享從 天主而來的喜樂與平安呢?
信友禱文:
請為教會的領導人祈禱
上主為受壓迫的人伸冤、上主給飢餓的人食物、使囚犯
獲得自由;祈求 天主以聖神的德能聖化教會的領導人
,讓他們在思言行為上流露 天主對世人關愛,為社會
不正義發聲,帶領普世人類走上光明的道路。
請為人類心靈回歸正道祈禱
現今的社會充斥暴力,性侵、性騷擾時有所聞,自殺、
他殺事件頻傳。
天主聖子來,是為向窮苦者傳報喜訊;祈求 天主聖三
光照人類心靈,捨棄暴力行為及不法思想,使社會善良
風俗能夠彰顯,大家能夠生活在祥和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