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判決
撒下五 1~3;哥一 12~20;路二十三 35~43
默想:
今天,基督君王節的讀經告訴我們,耶穌是一位慈悲的
君王、祂的王國是一個慈悲的王國;可惜,今天所選讀
的只是路加所載耶穌臨終前的片段。
但是,我會以路加對整件事的報導跟大家分享。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情景簡直就像一齣獨幕劇,路加記載
耶穌的第一句話便是:「 父呀,寬恕他們吧;因為,
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最明顯的,「他們」,是指殺害祂的人;因為,接著有
三類人在嘲諷祂。
第一類是民眾的領袖,他們說:「如果,這人是
天主的受傅者,就救救祂自己罷!」
這是具宗教性的一句說話,意思是:現在,祢若不能自
救,便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救主。
第二類是兵士,他們說:「如果,祢是猶太人的君王,
就救救你自己罷!」
這是一種政治性的諷刺,意思是,若祢連自己也救不了
,又怎能做君王?
然而,十字架上偏偏釘了「猶太人的君王」這個牌子。
第三類就是兩位強盜中的一位,傳說是左盜;在倫理上
,他是位做奸犯科的人,他帶著幸災樂禍的口吻說:「
祢不是默西亞嗎?救救祢自己和我們罷!」
正當眾人極盡譏諷之時, 天主的慈悲亦顯露在三類人
身上。
首先,是顯露於倫理上有正義感的強盜身上,通常說是
右盜,他承認自己罪有應得,看到耶穌是清白的。
他還說了一句很美麗的話:「耶穌,當祢來為王時,請
祢紀念我!」
當人群在叫囂、譏笑,當耶穌最需要安慰的時候,這強
盜直呼耶穌之名,把祂視為朋友。
強盜也知道自己毫無功德,無權要求救贖,只能依賴
天主的慈悲;所以,他只求耶穌為王時紀念他。
耶穌卻莊嚴地宣判:「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
我一同在樂園裏」。
有人指出,耶穌似乎未對任何門徒做過類似的保証;但
是,一位誠心懺悔,再沒有機會為自己的罪做賠補的人
,祂卻如此慈悲厚待。
第二類是政治性的迫害者,以一位羅馬百夫長為代表;
他眼見所發生的事便說:「這人實在是位義人」。
這位百夫長可能也曾譏笑及釘死耶穌;不過,在十字架
上,耶穌表現的寬恕感動了他,令他承認自己錯殺善人
,這是懺悔的表現。
基督的慈悲,令一位看不起猶太人、釘死祂的羅馬人都
悔改了。
路加記載,群眾【第三批人】看見這些事後,搥著胸膛
回家;就是說,連群眾都感受到耶穌的慈悲,懷著懺悔
的心離去。
天主沒有因為耶穌的死大發義怒;雖然,有地震,但是
,聖經沒有記載地震壓死人;所以,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並不是 天主顯義怒的時刻;相反地,我們看到
天主的恩寵流注其間,看到愛的勝利。
在宗教上、政治上、倫理上,三批反對基督的人,都因
基督的慈悲獲得懺悔的機會。
這一年來,我常指出,路加強調 天主的慈悲,這是路
加福音的精華,希望大家都能緊記。
每當我們提到基督君王時,便會聯想到基督的公義;但
是,路加福音中的基督君王並不強調公義,反而是凸出
慈悲。
只有 天主的慈悲才是真正的福音,任何人仰賴祂的慈
悲必定得救;願意大家都把握到這一點。
每個人在不同的程度上都犯過罪;所幸,基督早就為我
們向 天父祈求:「 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
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
「他們」,不單是指強盜或當日迫害祂的人,也包括了
日後的我們。
也許,我們沒有右盜那麼壞;何況,右盜尚且因為相信
耶穌的慈悲便得到救贖,那麼,我們呢?這實在是一個
很大的鼓舞。
最後,讓我以一句優美的禱文來總結這三年的講道:「
我仰賴 上主、我的 天主,我所有希望都在祢的慈悲
當中」。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我們是否以基督為王?凡事都尋求祂的旨意?
我們是否時常反省自己一天的作為?
當發現所犯的過錯時,是否曾請求 天主寬恕?
當有人失足跌倒時,我們是否真心地祈禱他悔改,幫助
他重新做人,接受 天主的救恩?
信友禱文:
請為甫出獄的更生人祈禱
祈求仁慈的 天主幫助他們鼓起勇氣面對挑戰,建立新
生活;也求主賜給社會大眾包容心,接納改過向上的更
生人,協助他們重建人生。
請為每個家庭祈禱
祈求仁慈的 天主賜給家庭中每位成員一心向主的心,
以耶穌基督做家庭的頭,讓健全的家庭價值觀影響整個
社會,人人享有溫暖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