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任憐憫仁愛與主同樂

圖: 蕩子回頭的比喻。

 

主內的兄弟、姊妹:

主日福音一開始就敘述,有許多稅吏和罪人前來聆聽

耶穌講道;法利塞人和經師們很看不順眼他們,認為

耶穌不該允許罪人也成為祂的門徒,就對耶穌議論紛

紛。

一般上說,「法利塞人」,常被視為假善人、自視清

高的人;它的典故不是出自這主日的福音,是《瑪竇

福音》第廿三章13 ~ 33節。

在那裏,耶穌痛斥經師和法利塞人說,「他們好像用

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倒華麗,裡面卻滿是死者

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外面看來倒像義人,裡面卻滿

是虛偽和不法」(瑪廿三27 ~ 28)。

在這嚴厲的言詞背後,其實,是耶穌對他們感到惋惜

和痛心;因為,他們不懂得憐憫仁愛,也不相信憐憫

仁愛;所以,不能憑藉    天主的憐憫和仁愛得救。

耶穌曾叫他們「好好研究一下:『    天主喜歡仁愛勝

過祭獻』是什麽意思?」(瑪九13;參閱:歐六  6)

然後,又對他們說:「假如,你們瞭解『

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麽,你們就絕不會判斷

無罪的人了」(瑪十三  7)。

這個無罪的人,指的是耶穌一人,也只有耶穌一人才

真正瞭解    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正是因為耶穌瞭解    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所以,

祂才表明「自己不是來召叫義人,而是來召叫罪人」

(瑪九13);也正是因為    天主喜歡以憐憫來救贖人

,因此,保祿可以肯定地說:「    天主救了我們,並

不是由於我們本著義德所立的功勞,是出於祂的憐憫

」(鐸三  5)。

因此,不懂得憐憫仁愛、不相信憐憫仁愛的人,真是

可憐亦復可悲,更是一項罪過。這是一項很大的罪過

;因為,它將導致人無法「逃避地獄的處罰」(瑪廿

三33),不能參與    天主因罪人悔改、大事慶祝的天

國盛宴。

耶穌勸導法利塞人和經師們去弄清憐憫仁愛的意義,

同時也邀請他們因罪人的悔改與    天主同樂。

這同樣是對我們的勸導和邀請;因為,我們的心胸總

是不夠寬闊、總是無法接受    天主如此寬容地對待罪

人。

我們膽敢憑著自己渺小的正義就給他人定罪,要求他

人受懲罰,甚至於自己去懲罰他人,卻忘掉自己確實

是罪人,更加需要    天主寬恕的憐憫仁愛。

因此,我們要悔改!

我們要明認,    天主對待罪人的寬容,實在就是我們

自己得救的依據;我們且不要自斷生機、自尋死路。

耶穌認識我們是罪人;所以,祂非但不用嚴厲的口氣

斥責我們,反而耐心平和地勸導我們要信任憐憫仁愛

,語重心長地對我們一連講了三個比喻:找到亡羊的

比喻(路十五4 ~ 7)、找到銀幣的比喻(  8 ~ 10節)

和蕩子回頭的比喻(11 ~ 32節)。

這三個比喻中的主角不是一般人,我們一般人絕對不

會為了找尋一隻失落的小羊,就把其它九十九隻留在

荒野;這種可能會得少失多的作為不合乎利益的邏輯。

這三個比喻中的主角,分別隱喻耶穌、聖母和

天父:耶穌是善牧、聖母是良母、    天父是慈父。

耶穌為任何一隻失落的小羊憂心;聖母為任何一位遭

遺棄的窮人悲痛;    天父熱切盼望每位罪人都悔改。

這三個比喻所遵循的,不是利益的邏輯,是憐憫仁愛

的邏輯、一同喜樂的邏輯。

冷淡教友重返教會團體、窮苦人得到照顧、罪人悔改

,都猶如「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大事(瑪十五32

),還有什麽比這更值得喜樂的呢?豈有不歡樂慶祝

的道理?

但是,除非我們擁有仁愛寬大的心胸;我們能同樂嗎?

福音中的每個比喻都在訓誨我們要以行動模仿比喻中

正面的人物,努力效法他們的行為,以他們做為生活

的好榜樣。

蕩子回頭的比喻,直接地籲請法利塞人和經師們進來

一同歡宴喜樂,為罪人的悔改與    天主一起歡樂慶祝。

耶穌勸導他們不要自我封閉,卻要敞開自己的心胸,

盡力明白「    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然而,就如我們不知道比喻中的大兒子是否會聽從父

親的勸勉;我們也不知道那些法利塞人和經師會聽從

耶穌的勸導。

耶穌不給我們下定論;因為,耶穌不勉強他們,也不

判斷他們。

無論如何,這比喻始終是一面讓我們自我反省的鏡子

:我是否願意聽從耶穌的勸導?

我是否寧願不喜樂,也不要與    天主同樂?

耶穌已經給我們發出邀請;我們是否接受邀請,全由

我們自己決定。

這個主日的前兩篇讀經給我們補充講解    天主的憐憫

愛  :

第一篇讀經敘述以色列子民出離埃及的經歷,

天主從埃及的奴役中把他們救了出來,並在曠野的重

重危險中保護了他們;但是,他們一有了餘裕,馬上

就忘恩負義,背棄了    天主,為自己製造一頭金牛來

祭拜;他們使自己不再是    天主的子民。

因此,    天主對梅瑟說:「你下去!因為,你從埃及

領出來的子民犯了罪,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指示給他

們的道路」(出卅二7 ~ 8)。

對我們的罪過,    天主並非不聞不問;    天主很重視

我們的罪過,祂要懲罰罪過;但是,祂更要憐憫罪人。

梅瑟認識    天主、認識    天主富於憐憫仁愛、永遠忠

信;梅瑟可以如同朋友一樣跟    天主交談(出卅三11)

;所以,他憑藉    天主自己的忠信懇求    天主,回答

說:「難道是我從埃及領他們出來的嗎?難道他們是

我的子民嗎?

上主,不是的;他們是禰用大力和強硬的手臂從埃及

領出來的禰知道他們是禰的子民」(改述:出卅

二11 ~ 13)。

其實,梅瑟的回答是在宣揚    天主對祂子民的忠信;

沒有任何事情能減弱或中斷    天主與祂子民所建立的

關係。

一位叛逆的兒子仍然是一位兒子;沒有任何的罪過或

否認能夠改變這個事實。

為此,    天主不能廢除祂的創造,    天主只能救贖它

;因為,    天主是忠信的、    天主不能否認祂自己。

天主是忠信的    天主,當我們申訴和呼求

天主的忠信時,我們就能看見    天主富於仁愛的面貌。

從起初,    天主就知道我們是軟弱的,同時也是傾向

罪惡的;但是,    天主以祂的全知和諒解,寬恕了我

們,撤銷了祂所要加於我們的災禍。

聖保祿親身領受了    天主對他的憐憫和寵愛;他說:

「我蒙受了    天主的憐憫;主的恩寵對我格外豐厚」

(讀經二:弟前一13 ~ 14)。

因此,他能以自己的親身經驗鼓勵我們,叫我們在軟

弱和罪過中仍然要信靠    天主,勇敢地回到

天主那裏。

保祿做證說:「這話是確實的,值得完全接納,就是

『基督耶穌到世界上來,是為拯救罪人』」(弟前

一15)。

天主確實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天主為一位罪人的悔

改就要大事慶祝,邀請我們與祂一同喜樂。

讓我們信靠    天主的憐憫仁愛,不要再把自己關閉在

喜樂之外,不要拒絕與    天主同樂,要敞開心胸迎接

喜樂。

最後,讓我們與聖保祿一起同聲感謝並頌揚

天主說:「我感謝我們的主基督耶穌,祂賜給了我能

力;願尊崇和光榮歸於萬世的君王、唯一的

天主,直到永遠!阿們」(弟前一12,17)。

               ~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