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
(路十五 1~3,11~12)
作者 蔣劍秋神父
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祂講道。
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
他們吃飯」。
耶穌遂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說:「一個人有兩位兒子,那
小的向父親說 : 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罷 !
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
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
方去了。
他在那裏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
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
他去投靠一位當地的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上去
放豬;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
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裏
反要餓死 !
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 ! 我得
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做你的兒子,把我當做
你的一個傭工罷 !
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裏去了。
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
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
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
稱做你的兒子了 !
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
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再把那隻肥
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位兒子是死
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
那時,他的長子正在田地裏;當他回來、快到家的時候,
聽見有奏樂及歌舞的歡聲,遂叫一位僕人過來,問他這是
什麼事。
僕人向他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見他無恙歸來,
便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
長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遂出來,勸解他。
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
你的命令,你卻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
歡宴。
但是,你這個兒子同娼妓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
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
父親給他說:孩子 ! 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
你的;只因為你這位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
喜樂 ! 」
路加描寫的【浪子回頭】,十分生動;我們可以想像,那
位倚門的慈父,天天伸著脖子、盼望他那倦鳥知歸的兒子
能早回來的情景。
慈父就是慈父 !
小兒子成了浪子,是因為他不務正業、吃喝玩樂,花盡了
自己分得的財產。
俗話說 :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自然無法適應。
為了生存,他去放豬,卻不得一飽;這時,他想起了家和
家裏慈愛的爸爸。
『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他終於醒悟了,還是家
裏好;No Place Like Home !
『我要起身』;他決定了,他也真的實踐了。
如果,他沒有起身,他就不可能獲得他父親的寬恕和接納
了;他的父親也就無法得到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安慰和
喜樂了。
『我要起身』,是獲得寬恕和重度新生的關鍵。
『我要起身』,使浪子真正回心轉意,痛改前非;『父親
,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 』
『我要起身』,使浪子真的回到了父家,重新做人;『把
我當做工人看待就行了 ! 』
大體上,我們都是浪子, 天主是我們的慈父;因為,犯
罪,就是離開 天主、離開慈父。
我們要不要回心轉意,痛改前非,全看我們對我們的處境
有無深刻的認識,以及對 天父慈愛的分辨。
肯定的是,浪子認清了他的困境,又深知父親的慈愛;所
以,他決心回家,向父請罪。
有時候,如古人所說,我們好像進入了魚市場,時間久了
,就不覺魚腥的味道了;對自己心靈的處境,也就含糊不
清了。雖然,知道 天父仁慈,卻也無所謂了。
有時候,我們似乎不太相信【天下父母心】的說法,認為
天父不可能這麼大方,會原諒所有的瀰天大罪;所以,就
不敢回去了。
關於 天父的慈愛,從今天的福音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不
得懷疑。
如何去認清自己的困境 ? 這才是我們要下的工夫 !
悔改的意志與行動同樣重要 !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