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警覺愛主、愛人
圖為 : 窮寡婦向奉獻箱裏投錢奉獻。
主內的兄弟、姐妹:
福音,必需是為所有人的福音,不只是為窮人而已。
當然,人是否願意聆聽、或者用耶穌的話說,「有耳聽」
與否(谷四 9、23)是另一回事;但是,福音確確實實是
為所有人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被排除在外。
因此,我們不可曲解福音,乃至用以排斥人、攻擊人或諷
刺人;這樣做,我們同時違反了愛 天主和愛近人的誡命
,兩條最大的誡命(谷十二28 ~ 31)。
這個主日的福音要旨,不在於譴責某些人的行為,也不是
稱讚那些勇於奉獻的窮人,是為了教導我們懂得識別和分
辨,對自己謹慎警覺。
其依據的首要原則就是:我們必需讓福音成為人人的好消
息,絕不可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壞消息。
這原則極其重要;否則,福音很容易會變成一件攻擊人的
工具,甚至是武器。那時,福音已不再有福,就如鹽不再
鹹那樣,兩者都一無所成。
因此,我們必需時時謹防自己的私欲,常常省察自己的習
性,好能更完善地遵行最大的誡命。
耶穌教訓說:「你們要謹防經師……」(谷十二38)。
祂明顯的意思是:你們要懂得分辨,不要不經識別就接受
一般人認為必需接受,甚至認為必需當成模範的行為;無
論這些人具有何等的權威、或者地位有多高上,例如經師
們那樣。
分辨的依據,始終是愛 天主和愛近人的最大誡命。
長久的祈禱是很好的,若以此來掩飾自己的惡行,那麽,
祈禱就成了虛偽的虔誠,對人、對己都絲毫無益。
虛偽的虔誠,表面上崇敬 天主,實質上卻不給
天主留下任何空間和時間。倘若,再藉由虛偽的虔誠徇私
牟利、沽名釣譽,就必定要遭受更嚴重的處罰。
為了教導我們如何分辨,耶穌舉出遵守愛的誡命的正、反
例子 : 經師以長久的祈禱在人前展示他多麽愛
天主,因而受人敬佩;但是,私下卻吞沒了寡婦的家產。
這是愛 天主的反例子;因為,不愛近人,就等於不愛
天主,毫無爭辯的餘地。
其實,這位經師不只因為沒有遵守愛近人的誡命,顯示出
他不愛 天主;他也因為沒有遵守愛 天主的誡命,顯示
出他不愛 天主;他把長久祈禱的寄望放在人的贊許上,
為套取人們的恭敬,卻不是放在信靠 天主之上,為獲得
天主的護佑。
耶穌舉出了愛 天主的反例子後,立刻又給我們舉出正面
例子 : 耶穌留心觀察,看見一位窮寡婦在聖殿的奉獻箱投
下了兩個小錢,就向門徒們指明,她比任何人都投得多;
因為,她把自己所有藉以生活的錢全都奉獻了。
不過,這個愛 天主的正面例子,不是來自那位窮寡婦,
是耶穌自己。
耶穌表現出祂對窮人的殷切愛護,關懷備至。
耶穌在此是對門徒們說話,當面教訓他們那位窮寡婦現在
確實已身無分文,成了真正的窮寡婦;因此,她有權利得
到援助,他們和教會都有義務去援助她。
教會有義務「供養那些真正的寡婦」(弟前五16),就是
那些「孤獨無依,已寄望於 天主,黑夜白日常在懇求和
祈禱」( 5 節)的窮寡婦;而且,得到教會的援助,是窮
寡婦不可被否定的權利(宗六 1)。
教會從起初就承認這原是她分內的義務,為了不耽誤宗徒
們宣講福音的職責,因此,建立了執事制度,特別去照顧
這些寡婦(宗六1 ~ 6)。
在這點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初期教會認真聽從耶穌的
教訓,同時也推崇賙濟寡婦的人;在約培有名叫塔彼達的
女門徒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宗九36 ~ 42)。
那麽,耶穌對於這位窮寡婦的評語,說她投下的比任何人
都多;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
投多、投少,實在不是奉獻錢多、錢少的問題,這根本就
不是獻錢的問題,是全心信賴 天主、還是對
天主有所保留的問題。
富有的人很難把放在錢財上的信心完全轉移到 天主身上
;其實,貧窮的人也一樣。
耶穌給我們指明的,不是這位窮寡婦的貧窮,是她毫無保
留地信賴 天主。
財富,不值得誇耀;貧窮,也同樣不值得誇耀;值得誇耀
的是,我們對 天主全然的信賴,相信 天主自會照料。
這位窮寡婦相信 天主自會照料;她當然一點都沒錯,
天主必定照顧所有困苦的人。
但是,我們真的不必太過浪漫主義,不經思考也不切實際
地「把所有的一切、全部的生活費」(谷十二44)都捐獻
給聖堂;這不是耶穌的意思。
這位窮寡婦之所以沒錯,是因為她很明智、有信德,她懂
得分辨,積極求取自己應得的權利,就如那位在不義判官
前的寡婦那樣(參閱:路十八1 ~ 8)。
原本,這位窮寡婦身上所有的只是兩個小錢;一個小錢
( lepton )是一個德納(dēnarion) 的一二八分之一;一
個「德納」是工人一天合理的工資(瑪廿 2),夠一家人
一天的生活費;因此,她那兩個小錢根本不夠她過一天的
生活。像她這樣貧困的寡婦該怎麽活呢?
明智之舉,同時也是信德之舉,是奉獻自己的不足,以獲
取自己的充足;我們與其說她奉獻得多,不如說她因奉獻
獲得更多。
這實在就是信德的效力,一如耶穌所證實的:只要有像芥
子那麽大的信德就可移山(瑪十七20)。
然而,耶穌也問道:「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
?」(路十八 8)
這個主日取自《列王紀上》的第一篇讀經,是另一個愛
天主的正面例子,從一開始,就給我們敘述厄里亞先知和
匝爾法特的窮寡婦對 天主的全然信賴。
那時,西元前八七 0 年,阿哈布登極做以色列王;但是,
他推崇敬拜巴耳神。
上主 天主的先知厄里亞就指責他,並向他宣佈
天主的懲罰:三年,天絕不降露或下雨(列上十七 1)。
阿哈布王不但不聽信厄里亞先知而悔改,反而要追拿他;
讀經所敘述的就是厄里亞先知在逃亡中的事蹟。
厄里亞必需完全信賴 天主的照顧;因為, 天主叫他逃
到漆冬的匝爾法特,那是一個信奉巴耳神和反對
天主的先知的地區,去投靠一位信奉巴耳神的窮寡婦。
這位窮寡婦也必需完全信賴 天主;因為,只憑厄里亞先
知以 天主的名義所做的一個承諾:「 上主,以色列的
天主這樣說:直到 上主使雨落在地上的那一天,缸裏的
麵,絕不會用完;罐裏的油,也絕不會缺少」(列上十七
14),她就毫不猶豫地獻出了她和她兒子藉以生活的僅有
食物。
就像福音中的寡婦那樣,她獻出的是她的不足、只能夠存
活半天的「一把麵和一點油」(12節),所獲得的卻是「
三年零六個月」(路四25)的充足。她的信德果然救了她
,使她得以生存(列上十七15 ~ 16)。
這個主日的禮儀向我們提出愛 天主和愛近人的信仰生活
規範,不是要我們去判斷別人,予以褒貶,卻是要我們對
自己謹慎警覺 : 我們是否勇於全然信賴 天主的慈愛,把
生活全權交在 天主手中?
我們是否留心關注窮人、孤兒、寡婦的貧乏,盡力去援助
他們?
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信德,讓福音真的成為人人的好消息?
懇切祈願 天主,增加我們的信德,賜給我們勇氣,助人
、助己!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