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心的犧牲
列上十七 10~16;希九 24~28;
谷十二 38~44
「 小德蘭福傳之友 」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兩星期前的主日讀經裡,主耶穌教導門徒「做偉人
的真諦」,就是:「誰若願意做大人物,就應該做
大家的僕人 ⋯⋯」,不是一定要坐高位才是偉大的。
今天的讀經裡,主耶穌這位最佳導師又利用一位窮
寡婦的例子再次教導「偉大的真義」:誰的奉獻越
有刺心之痛,就越偉大、功勞也越多。
今天的福音,主耶穌嚴厲譴責了那些虛偽的經師,
他們喜歡坐高位、喜歡別人的奉承、讚揚,甚至,
以長久的「祈禱」來掩飾他們的虛偽。
他們做「善事」,完全沒有一顆真誠的心,都是為
了沽名釣譽;更不用說,他們根本沒有一點兒自我
犧牲的精神。
接下來,主耶穌坐在聖殿的奉獻箱前看大家怎樣捐
獻;好些有錢的人投了很多錢,一位窮寡婦投入的
金額雖然很微薄,卻是她賴以生活的全部費用;主
耶穌立刻表揚她說:她投入的比那些有錢人投入的
更多。
有錢人投入的,是他們剩餘的,他們的奉獻對他們
沒有造成多大損失,甚至,還可能帶來世俗人眼中
的好名聲。
但是,那窮寡婦的奉獻是「有刺心之痛的」,她把
全部的生活費都捐了;實質上,她奉獻的就是她自
己的生命;犧牲越大的人越是偉大。
福音中的這位窮寡婦和讀經一中的窮寡婦有相似之
處,卻比她更偉大。
讀經一中的窮寡婦服從了 天主的先知厄里亞,把
自己和兒子最後賴以維生的麵餅奉獻給這位「永生
天主的使者」;但是,她的服從是在聽到厄里亞說
「妳不要害怕 ⋯⋯」及 天主許諾報答之後才有的
。然而,福音中的窮寡婦没有預先得到「報答」的
許諾,她的奉獻完全是出自對 天主聖殿的愛。
愛的弔詭就是:越不計較酬報地付出,越會得到酬
報。
今天的福音故事裡沒有提到窮寡婦獲得現世物質的
報酬,卻提到她獲得主耶穌的讚賞。
受 天主讚賞的人絕少不了 天主的報答:「來!
到我 父為你所準備的國度裏吧!」
今天,在《馬爾谷福音》裡,窮寡婦自我奉獻的故
事,是聖史記述主耶穌的苦難、聖死前的最後一個
故事,這故事直接帶出了主耶穌自己的犧牲奉獻。
這犧牲也是今天讀經二所論述的:為了除免大眾的
罪過,耶穌、這位 天主子做了無玷的代罪羔羊,
在不是人手所造的聖殿做犧牲,傾流自己的寶血;
祂的死掙得了全人類得救的機會。
從 天主子的自我奉獻,我們也可以看到
天主父的自我奉獻:「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
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致喪亡,
反而獲得永生」(若三16);視子如己的
天主父的奉獻也是刺心的奉獻。
自然,我們也想到十字架下的聖母,看著愛子嚥下
最後一口氣死去,那刺心的犧牲⋯⋯。
主耶穌的奉獻是一次又永遠有功效的,無須一次又
一次地奉獻自己(讀經二)。
有些不明白 天主教彌撒祭獻意義的基督徒以為,
主耶穌在各地的彌撒中要一再地流血犧牲。
但是,彌撒的祭獻不是指主耶穌在彌撒中要「重新
」流血犧牲,是通過聖事把二千多年前加爾瓦略山
的犧牲「重現」於此時此地,使任何時代的信友都
不會因時空的距離有所阻隔,卻能像聖母、聖若望
及其他十字架下的婦女一樣,參與這為人類的救贖
有決定性意義的最偉大事件。
在準備彌撒聖祭禮儀時,主祭會把一滴水摻和在一
杯葡萄酒裡,祝聖後,都變成主耶穌的聖血。
那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代表了我們的自我奉獻、我們
一切的所是與所有、一切人生的痛苦喜樂。
我們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 天主,並且與主耶穌
無限價值的寶血結合,使我們微薄的、如窮寡婦二
文錢的奉獻變得有無限價值。
彌撒的奉獻提醒我們記得,每天,我們平凡的工作
、生活、為主揹的十字架都是有價值的,都會得到
天主永恆的償報;在天國的歡宴裡,「缸裡的麵絕
不會用完,罐裡的油也絕不會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