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乎的事
馬爾谷福音 十二 41~44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教會禮儀年即將結束;在一定程度上,今天的福音代表了耶穌公開宣講和傳教
工作的結束。耶路撒冷聖殿大門前那一幕不引人注目的場景,好像是福音的結
論以及最簡短的總括,在那以後,耶穌繼續長篇談論的是,在祂還要再來之前
所要發生的「最後的事情」;接著是祂的苦難敘述,從最後晚餐開始,一直到
空墳墓結束。
讓我們跟著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聖殿,那是祂從孩提時代起就深愛的地方。
當祂的父母心急如焚地找到祂時,祂曾親切地稱聖殿為「我父的殿宇」;祂忠
心耿耿地維護著 天父在地上的殿宇。祂毫不留情地驅趕買賣人和換錢者的動
作,足以證明祂關心聖殿的純淨和聖潔,不希望聖殿淪為「商場」和「賊窩」
(參谷十一 15~19)。
祂經常在聖殿裡施教、辯論;當然,更會祈禱(即使聖經並沒有明確記載)。
我們今天看到祂坐在外面,端詳著成群踏入聖殿的人們;祂選擇了一個特別的
位置,「面對銀庫」,即聖殿碩大的「獻儀箱」;祂要「看眾人怎樣向銀庫裡
投錢」。
祂的目光落在一位「投了兩個小錢」的「窮寡婦」身上。
耶穌給我們留下甚麼印象呢?
首先,祂的目光!祂坐著、看著。
做耶穌門徒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學習祂觀察事物的方式;然後,把它變成我們
觀察事物的方式。除非,我們學習用祂的目光看待人、事、物、情景;否則,
我們不配做祂的門徒。
祂的門徒們當時在那裏呢?
他們應該跟祂一起來到聖殿的;這時,耶穌一人獨處。門徒們似乎發現了別的
更加有趣的事情,他們的眼睛、他們的注意力(又是)停留在別的地方。因此
,耶穌先得把門徒們召集在一起。
聖史馬爾谷所使用的希臘字「召集」,與「教會」一字同源。「教會」,是
「被召集在一起」的意思; 天主、基督以祂的召喚把人們聚集在祂身邊。
祂使散居的、注意力分散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含雙重字義)。
我們人常常會各行其道、自私自利,連精神也常常顯得「散亂」;耶穌召喚人
們,把他們招攏在祂的周圍,使他們「聚集」起來。
所以,耶穌召集了祂的門徒們,祂要讓他們看見他們沒有注意到、卻至關重要
並帶決定性的人物:那位窮寡婦。
在她窮困的模樣以外,還有甚麼值得看的呢?
只有耶穌注意到了;因為,祂的目光從來不滯留在事物的表面。
耶穌看見窮寡婦投進獻儀箱的比誰都多,她把「所有的一切、全部的生活費」
,實際上就是「她的全部生命」,都投進去了。
那正是耶穌要給門徒們看的;祂讓他們注意到,窮寡婦將自己的全部獻給了
天主。從婦人的無私奉獻中,耶穌看到了整部福音的總括:「神貧的人是有福
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五 3)。
窮寡婦所做的,正是耶穌即將要去做的:為了我們,完全捨掉祂的生命。
如果,耶穌的門徒們沒有忽視窮寡婦;如果,他們的目光能銳利地捕捉到貧窮
和卑微的人;那麼,他們就會懂得耶穌的心思念慮、祂所在乎的事。
反省與行動:
耶穌的眼光,不只停留在事情的表象,更能深入事情的本質。我能學習耶穌,
看透事情的真相嗎?
雖然,窮寡婦只奉獻兩個小錢,卻是她的所有。我像窮寡婦一樣慷慨,願意為
上主獻出生命和所有嗎?
我曾經為別人或耶穌做過什麼讓自己心痛,卻十分值得的奉獻?
禱文:
請為所有基督徒祈禱
窮寡婦給了我們良好的典範,獻出了所有;祈求
天主恩賜我們能和窮寡婦一樣,為主、為人慷慨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