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阻止死亡將我們的感情變為虛無、使我們墜入更加黑暗

深淵的,是信德和愛的力量

六月十七日,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教宗方濟各

續以家庭為題;這一次,他向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談

到為至親逝去的悲痛經驗。

教宗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經驗,要從這些家庭汲取

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

公開接見最後,教宗提醒信眾,隔天  ( 就是今天十八號 )

將公佈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通諭。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見到喪失獨子的寡婦,便動了

憐憫之心,遂使她的兒子復活,將其交給這位母親。

教宗省思這段福音記載說,死亡的經歷涉及每個家庭;

從親情的角度看,死亡,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父母而言,看到自己的兒女死去,是一件尤為悲痛的

事,有悖於賦予家庭意義的親情本性。

失去兒子或女兒,如同是時間的停止,掉入了吞噬過去

和未來的無底深淵。死亡帶走年幼或年少子女,它沉重

打擊了我們對生命的指望及為生命付出愛的奉獻與犧牲。

兒童失去父母也一樣,被遺棄的空洞更加煎熬;因為,

他對所發生的事不知所措:『爸爸在那裏?媽媽在那裏

?』

『在天上』。

『那我為什麽看不到呢?』

這個疑問,折磨著兒童的內心;他感到孤獨。

教宗表示,很多次,面對【死亡的黑洞】,由於我們悲

痛欲絕,便將責任歸咎於    天主。

然而,【世上的罪】使得死亡更為惡劣、更加不公。

仇恨、傲慢、貪婪、嫉恨是死亡的幫兇;親情,似乎是

死亡幫兇手下預先註定和軟弱無力的受害者。雖是如此

,我們還是可以阻止親情落入更加黑暗的空洞內,如同

許多家庭那樣用行動證明  : 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

教宗說:每當舉喪中的家庭找到力量,來守護將我們與

親人聯繫在一起的信德和愛時,也就是在阻止死亡奪去

一切;這個答案就是基督復活的光。

死亡的黑暗,必需以更加強烈的愛去面對;相信

上主戰勝了死亡,安慰我們,保護我們遠離死後皆空的

思想,不落入世俗虛假的慰藉中,有助於家庭超越喪失

親人的悲痛,向友愛與互助開放。

教宗說,我們的至親沒有消失在虛無的黑暗中;望德向

我們保證,他們在    天主良善和有力的手中。

愛,比死亡更強而有力;因此,我們應該增長愛情、使

愛情更為堅固,愛就會保護我們,直到一切淚痕被拭去

,『再沒有死亡、悲傷、哀號和苦楚的時候』(參:默

廿一  4)。

教宗再次提到望德給予我們信德;《路加福音》說:『

耶穌將那死去的兒子復活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

主耶穌也會把我們所有去世的親人交給我們,我們必將

與他們相會;這樣的信德絕不令人失望!

我們要牢記耶穌的這一舉動:耶穌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

;耶穌也同樣會把我們所有的親人交給我們!

最後,教宗特別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權利,要從這

些家庭汲取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教宗說:

天主愛的功效,遠勝於死亡的功效;我們應該懷著信德

,成為這份愛的辛勤合作者。

公開接見結束時,鑒於隔天將公佈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

新通諭,教宗向所有人發出一項呼籲,他說:我們這個

家正在被毀滅,人人都將因此遭殃;尤其是窮人。

我呼籲大家負起責任,按照    天主在創世工程中給予人

類的任務:『耕種並守護    天主為人所安置的樂園』

參:創二1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