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常邀請耶穌到自己家裏 ?
房志榮神父著
默想:
今天的福音谷一29 ~ 39篇幅較長,共分三段:
先說,耶穌和兩對剛蒙召的弟兄四人走出葛法翁會堂,
來到了西滿和安德的家裡;西滿的岳母正發燒、躺著。
可見,這原來是西滿岳母的家,現在,稱為西滿和安德
的家;從此以後,成了耶穌的第二個家,是祂在湖邊講
道的基地,夜晚,可在此休息。
到過聖地朝聖的人即刻會想起,這個家就在葛法翁會堂
隔壁,耶穌跟門徒從會堂走到這個家只需幾分鐘。
一進去,門徒們發現老婦發燒、躺著,立刻告訴耶穌;
耶穌走到她面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她就好了,
她就起來、伺候他們。
這是馬爾谷所記載的、耶穌行的第一個治病奇蹟;在聖
地的背景中讀來,特別感到溫馨、可愛。
第二段說,「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人們把所有病人
、附魔的人都帶到祂跟前,全鎮的人都聚在門前。
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鬼,並
且,不許魔鬼說話;因為,魔鬼認識祂。
這一小段非常濃縮地記載了耶穌行的很多奇蹟,主要是
治好各種病人;卻也重複說「驅逐了許多魔鬼,並且,
不許魔鬼說話」。
驅魔與治病緊緊相連,我們的身體和神魂都需要耶穌的
治癒和照顧。
第三大段,已跨入耶穌福傳的第二天:「天還沒有亮,
耶穌就起來,獨自出去、到一個荒野的地方祈禱」。
西滿和門徒們找到耶穌,對祂說,大家都在找祂。
耶穌卻無意逗留;「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
裡宣講,並驅逐魔鬼」;這是耶穌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讀過耶穌一天一夜的生活,這樣充實,如此受到眾人的
擁護和期待;再讀《舊約》的〈約伯傳〉第一章1 ~ 4和
6 ~ 7節,不能不深感二者之間的天壤之別。
這是舊約和新約間的另一種關連:對比的,今生的和永
世的、本性的和超性的。
約伯晚上躺下時說:「幾時才天亮呢?」
早晨起身時又說:「黑夜何時才到呢?」
耶穌卻在白天驅魔、治病,夜晚祈禱、交談,總是有做
不完的事、說不完的話,還要周遊各地,在會堂和野外
講道、驅魔、治病。
耶穌來到人間,使得人間許多失意、甚至痛苦的時刻,
都能改頭換面,變得有意義;甚至,可接受。
關鍵在於,人肯不肯效法耶穌的榜樣:關心別人、照顧
他人的疾苦、心繫 天父、常與祂親密往來。
保祿就是效法耶穌的典範;今天,彌撒中所讀的格前六
16 ~ 19,22 ~ 23,短短五節經句,「福音」二字出現六
次,說明保祿認識耶穌後,他只有一個人生目標:繼續
傳耶穌所宣講的福音:「我傳福音,並沒有什麼可誇耀
的;因為,這是我必需做的事。我若不傳福音,就有禍
了」。
傳福音,不求代價、不講權利;可以放棄自由,甘為人
僕,對怎樣的人,就成為怎樣的人,為的是盡力救一些
人。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好能與眾人共沾福音
的恩惠」。拉丁教會有句說法:「保祿的心,基督的心
」(cor Pauli Cor Christi)。
我們也要天天努力學習以耶穌之心為心。
反省與行動:
1. 在福音中,耶穌來到西滿(伯多祿)和安德的家,治
好了伯多祿的岳母。
我是否常邀請耶穌到自己家裡,帶給全家人平安?
2. 耶穌獨自到荒野祈禱;這為我有什麼意義?
3. 耶穌驅魔、治病、宣講,為百姓帶來福音。
我願意效法耶穌,為眾人的得救奔走四方,熱心傳揚
福音嗎?
禱文:
1.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耶穌周遊各地,用言語和善行宣揚天國的福音。
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每一位基督信徒,效法主耶穌
的榜樣,常熱心祈禱,積極福傳,把
天父的深情大愛傳送給別人。
2.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
伊斯蘭國兇殘侵略,濫殺無辜,嚴重威脅全球安全。
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所有恐怖組織都早日瓦解,地
球村民完全放下仇恨,珍惜和平的普世價值,讓大同
世界早日來臨。
3. 請為平息災害祈禱
主耶穌熱心行善,為眾人帶來了平安;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各地的災害都能平息,特別是美國、日本的
暴風雪、台灣禽流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