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下午五點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
,與各男、女修會會士們和使徒生活團體成員一起
慶祝獻主節和第二十二屆奉獻生活日;教宗方濟各
表明,一個奉獻生活團體的活力在於回到其根基,
傾聽長者;若沒有根基,就不會成長,若沒有新芽
,就不會開花。
獻主節,也被東方教會稱為相遇慶典,將重點放在
西默盎和女先知亞納在聖殿中與主相遇的事蹟上。
教宗以當天福音的記載著重論述了年輕的瑪利亞和
若瑟與這兩位長者的相遇,説明年輕人藉此看到了
他們的使命、年長者則實現了他們的夢想,這一切
都是因為耶穌位於這相遇的中心(路二22~40)。
教宗解釋道:瑪利亞和若瑟在聖殿內找到了信仰的
根源;因為,信仰不是一個能從書本上學到的概念
,是從我們前人的經驗中學習與 天主相處的藝術。
如此一來,這兩位年輕人從遇到兩位長者的經歷中
認識到他們自己;兩位長者在他們的暮年也終於迎
來了耶穌、他們生命的意義。
今天,奉獻生活者的旅程也都始於與 上主的相遇
;教宗指出,我們必需牢記這相遇,只有這樣我們
才能看到,在這相遇中,我們並非單獨地與耶穌在
一起,此時,也有 天主子民、教會及青年和長者
,就如《福音》所記述的那樣。
此外,教宗也注意到路加記載的一個有趣的細節:
年輕的瑪利亞和若瑟遵守法律規定,『一滿了他們
取潔的日期,便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獻給
上主』(路二22);可是,他們從未開口發言。
年長的西默盎和亞納卻上前讚美、稱謝
上主,並說了先知話。
教宗說,通常,都是年輕人談論未來、年長者則是
守護過去;在這段福音的記載中,情況剛好相反,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 上主內彼此相遇時,
天主總是讓我們有驚喜。
奉獻生活也如此,若我們不與他人相遇,我們也就
無法更新與 上主的相遇。
因此,代際之間不可彼此排斥,應該每日彼此相伴
,把 上主置於中心;因為,若青年蒙召去敞開新
門,長者手中卻已經握有鑰匙。一個奉獻生活團體
的活力在於回到其根基,傾聽長者;若沒有長者與
青年的相遇,就不會有前途;若沒有根基,就不會
成長,若沒有新芽,就不會開花。
教宗感歎道,今天,忙碌的生活經常使人們因害怕
他人,便關閉了許多相遇之門;但是,在奉獻生活
中絕不可如此。
我們絕不可只顧看手機螢幕就忽視弟兄、或更在意
我們的計畫卻很少注視 上主;倘若,我們把計畫
、技術和結構置於中心,奉獻生活就失去了吸引力
,不再宣講;因為,我們忘記了自己的根基。
此外,教宗也提醒,奉獻生活既是 天主愛的邀請
,也是我們愛的回應。
真正的回應是效法耶穌的貧窮、貞潔與服從,且總
不提出【如果】或【但是】的條件。
如同西默盎那樣『雙臂接過 上主』(路二28),
這對我們是何等地有益啊!
教宗闡明,雙手接過 上主,是抵禦孤立的神秘主
義和盲目奔波的良藥;因為,與耶穌的真實相遇,
必能糾正我們的感傷主義和好管閒事的心態,醫治
循規蹈矩的癱瘓,向日常生活敞開恩寵的各種面貌。
最後,教宗勉勵奉獻生活者和使徒生活團體的成員
,要讓耶穌前來與自己相遇,這是保持靈修生活的
熱火永不熄滅的秘訣。
若我們每天都與耶穌和兄弟、姐妹相遇,我們的心
靈就不會一味倒向過去或未來,反而是與眾人平安
地活在 天主賜予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