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了解、熱愛與行動(瑪十三 1 ~ 9)

 

 

張春申神父

 

 

今天的撒種比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如果,我們比較有

 

次序地一層一層解釋,一方面能夠認清種籽象徵的豐富意

 

義;另一方面也能夠知道,好地應有怎樣的條件。

 

這都是耶穌講了比喻之後,自己又給們徒詳細說明的。

 

種籽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掉;指的是,聽了天國的

 

道、卻不了解。

 

這表示,耶穌所講的道理,含有固定的意義,需要聽者去

 

了解;否則,種籽將被邪惡者奪去。

 

原來,所謂不了解,並非我們一般所說的不懂、不明白。

 

假使這樣,實在也沒有什麼過錯。

 

這裡所謂不了解,乃是指聽者有自己的成見、或者思想上

 

的阻礙,根本不想了解來自耶穌啟示的道理。

 

這樣的人由於自己頭腦的頑固,聽不下天國的道理;因此

 

,邪惡的勢力不讓所聽的道理之意義發生作用;於是好像

 

飛鳥把種籽吞了下去一樣。

 

種籽落在沒有土壤的石頭地裏,發芽卻無法生根;指的是

 

,聽了天國的道理、卻不熱愛的人。

 

原來,天國的道理,不只含有應當了解的意義,而且要求

 

人看出它的價值、並且熱誠地喜愛。

 

如果,了解道理的意義,卻不深深熱愛;如果,知道耶穌

 

所講的,卻不肯定為自己具有永恆的價值;那麼,一旦遭

 

遇困難,即使知悉道理的意義,可是由於從未放在心上,

 

因而不能堅持真理到底;於是,好像無根的芽,在太陽下

 

枯乾。

 

最後,種籽落在荊棘裏窒息,指的是,聽了天國的道,卻

 

束縛在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之中,以致結不出果實來

 

的人。

 

原來,天國的道理不只含有意義要人了解,含有價值要人

 

熱愛;而且,本身便是力量,推動聽者按照天國的意義和

 

價值生活,要將世上其他一切都置諸一旁;耶穌說:「你

 

們先該尋求    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

 

為此,誰若聽了天國的道理,卻仍舊將自己的心分在世務

 

的掛慮上、財富的渴求上;那麼,他事奉的已經不是

 

天主,所以,再也不能結出永生的果實來了。

 

今天的撒種比喻,經過耶穌自己的三層解釋,於是,我們

 

也能知道,所謂好地指的是怎樣的人。

 

比較有系統地,我們可以這樣去發揮;好地,指的是,有

 

信仰的人,他們聽了天國的道理,相信這是

 

天主藉著耶穌的宣講、所啟示的救恩計畫以及生活的要求

 

即使,耶穌的道理與自己的思想不合,他們放棄自己的偏

 

見,承認    天主的思想不是人的思想,無條件地完全接受

 

;任何邪惡的理論再也不能代替基督的道理。

 

好地,指的還是有愛心的人,他們相信了天國的道理;由

 

於這是耶穌所宣講的,於是,他們深深地熱愛祂的道理,

 

體驗與感受天國的最高價值。從此,任何艱難和迫害不能

 

使他們和基督以及祂的道理分開。

 

最後,好地,指的也是有希望的人;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天

 

國來臨,在基督內期待    天父的許諾;他們再也不為自己

 

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

 

天國的許諾是他們的力量,推動他們實踐    天父的旨意。

 

總之,好像是聽了道理,在信仰中了解、在愛心中堅持、

 

在希望中行動的基督信徒,他們會結出一百倍、六十倍、

 

三十倍的果實。

 

至於,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差別,這實在是    天主的恩寵和

 

類合作之間的奧蹟,我們不必再去探討這個奧蹟了;更

 

重要的是在信、望、愛中生活基督的聖道。

 

反省與行動:

 

1. 在耶穌的比喻中,我是那一種地呢?

 

2我願意成為「好地」嗎?

 

3. 我如何才能活成「好地」呢?

 

禱文:

 

請為基督徒祈禱

 

耶穌撒種的比喻,提醒我們反省自己的信仰狀況;祈求

 

仁慈的    上主恩賜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時時醒覺,讓自己

 

成為信仰的好地、沃土,讓聖言的種子在我們身上結出

 

百倍的果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了解、熱愛與行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