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在那一天,他們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莊去,村名厄瑪烏,離耶路撒冷約六十「斯塔狄。」


他們彼此談論所發生的一切事;正談話討論的時候,耶穌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


他們的眼睛卻被阻止住了,以致認不出他來。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些什麼事﹖」


他們就站住,面帶愁容;一個名叫克羅帕的回答他說:「獨有你在耶路撒冷做客,不知


道在那裡這幾天所發生的事嗎﹖」


耶穌問他們說:「什麼事﹖」


他們回答說:「就是有關納匝肋人耶穌的事;他本是一位先知,在  天主及眾百姓前,


行事說話都權力;我們的司祭長及首領竟解送了他,判了他死罪,釘他在十字架上。


我們原指望他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可是──


此外還有,這些事發生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我們中有幾個婦女驚嚇了我們;她們清


早到了墳墓那裏,沒有看見他的遺體,回來說,她們見了天使顯現,天使說他復活了。


我們中也有幾個到過墳墓那裏,所遇見的事,如同婦女們所說的一樣,但是,沒有看見


他。」


耶穌於是對他們說:「唉! 無知的人哪! 為信先知們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竟是這般


遲鈍! 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才進入他的光榮嗎﹖」


他於是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他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當他們臨近了他


們要去的村莊時,耶穌裝做還要前行;他們強留他說:「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 !因為,


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耶穌就進去,同他們住下。


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


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耶穌來;但他卻由他們眼前隱沒了。他們就彼此說:「當他


在路上與我們談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


他們遂即動身,返回耶路撒冷,遇見那十一門徒及同同他們一起的人正聚在一起,彼此


談論說:「主真復活了,並顯現給西滿了。」


二人就把在路上的事,及在分餅時,他們怎樣認出了耶穌,述說了一遍。


                                            (路廿四13—35)


 


這篇福音章節取自路加福音(路廿四13—35),記述的是,復活的主如何在前往厄瑪烏的路上


顯現給兩位門徒。這個故事充滿了戲劇性、豐富的情感、神秘性以及神學性。作者以高明的記


述手法給我們呈現出這個故事;釋經學者把這個故事的記述分成四個部份:


(一)相遇(13—16節)、(二)交談、對話(17—27節)、(三)在厄瑪烏的晚餐


(28—32節)、(四)門徒回到耶路撒冷(33—35節)。


路加藉著這故事給他的團體回答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這些沒有生活在主耶穌同時代的人,


不能經驗到光榮復活的耶穌,這是不是一件太遺憾的事呢?路加的回答是:即使,我們不是


在主耶穌的時代,復活的主仍然有可能顯現給我們。

當這個故事一個部份緊接另一個部份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我們可以看到,它襯托出兩個主要的


動力 : 第一個是,儘管,復活的主顯現給兩位門徒,他們却沒有認出他來很明顯地,在那個


時候,復活的主的容貌和歷史中的納匝肋人耶穌是有所不同的。兩位門徒當時只把復活的主當


做是【陌生人】;這兩位門徒當時也感到十分頽喪和難過,因爲,他們對將來所懷有的希望,


隨著耶穌這位大能先知的死亡而完全喪失殆盡了。面對這兩位門徒的難過和失望,復活的主扮


演了先知的角色來向他們講解聖經,尤其是向他們指出,這一切都是在    天主神聖的計畫中必


定要發生的事。

第二個是,有關他們抵達厄瑪烏之後,兩位門徒按照當時待客的傳統,邀請復活的主和他們一


起住下。就在他們與復活的主用餐,主擘餅的一刹那,整個事件便清楚地顯露在他們眼前;尤


其是,當復的活主拿起麵餅,讚頌了、擘開,遞給他們時,他們就立刻認出是主耶穌來;但是


,也就在同一個時刻,主耶穌即刻從他們的眼前消失了。這個重點在提醒我們,


天主經常藉著【陌生人】的樣子臨在我們當中;他的臨在,經常讓人難以預測且飄浮不定


;就像在厄瑪烏路上所發生的一樣,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今天,發生在我們中間。

藉著這篇福音,我們對以下三點做出反思:


(一) 我們該時時準備好與復活的主相遇


基督的復活,不只是一個發生在過去的歷史事件,因爲,復活的主仍然生活在我們當中


我們是否每時每刻留意到復活的主的臨在呢?或許,我們不一定能在一位可愛、嬌小的


嬰兒身上,或是,一位牧者身上感受到他的臨在;如果,我們能學著以對待復活的主的態度


對待他人,那麽,相信我們不會忽略他在任何時刻的臨在。


基督會藉著任何一個人或一種情况來到我們當中;比如:一位路邊乞討的人、一位愛滋病患者


、一位難民、一個對你不友善鄰居、你的醫生、你的老闆、或是,你的市長等等。


(二) 我們要肖似復活的主,向任何人伸出友誼的手


就如在厄瑪烏路上的復活的主,他在人群中保持低調;他時時選擇以平等的地位和我們來往。


復活的主經常主動來到我們生活的圈子當中,因爲,屈尊就卑是他的行事風格。他允許人們


做他們自己,也就是毫無條件地去接納每一個人,幷且,時時耐心地引導他們。


讓我們學習復活的主的態度去和周圍的人建立友誼。


(三) 復活節,是我們一生一直在慶祝的事件


爲我們基督徒來說,復活節,幷不隨著復活主日傍晚的到來而結束;因爲,復活的主的生命不


斷在我們的生命中延續著。或許,我們沒有機會見到顯現在耶穌墳墓中的天使;或是,沒有


機會在路上碰見復活的主;這幷不重要,因爲,當我們深信主已經復活的時候,我們的生命


已經隨著有所改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