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良一世 (St.Leo the Great)
4月11日
教宗、聖師,主曆四六一年
聖良一世卓越的才智、豐偉的事業、深邃的學問
,在聖教歷史上堪稱數一數二;所以,後世的人
稱他為「大教宗」,以示崇仰之意。
聖教會歷任教宗,除聖良一世外,享有「大教宗
」的尊號者僅有二位:一位是聖額我略一世(瞻
禮日期:三月十二日),另一位是聖尼各老一世。
聖教會也冊封良一世為教會聖師;因為,他的著
作對聖教教義闡發甚詳,若干部份已列入「日課
經」。
聖良生於主曆第四世紀末葉,原居托斯卡尼,出
生地是羅馬;他的父親昆諦亞諾是羅馬貴族。
聖良晉鐸後,輔祐聖策肋定一世和息斯篤三世兩
位教宗治理教會事務;那時,他在教廷的職位已
很重要,。聖濟利祿直接與他通信,請示處理教
務方針。
主曆四四零年,聖良在高盧調停羅馬武將的爭議
,教宗息斯篤三世駕崩,公推聖人繼任;是年九
月廿九日,被祝聖登極。
那時,教會正處於最艱苦的一段時期,內憂外患
交相侵迫;彼肋日和摩尼派的邪說死灰復燃、納
斯多異端遺毒未清;歐帝奇復倡謬說,妄稱基督
只含有一個性體,並不兼含 天主性和人性雙重
性體。
聖良接任後,對各種異端邪說,立即以大刀闊斧
的姿態展開激烈爭鬥。
當時,講道的職務通常由主教擔任,聖人在羅馬
教堂講道訓誨信友;他的講道詞有九十六篇流傳
至今,內容大都是關於博愛、施捨、信友生活和
各端教義(尤其是聖子降生的奧蹟)方面。
聖人與各地教會的來往信函有一百七十三封,現
在還保存著;其中一百四十三封是聖良寄給各地
教會的、三十封是各地教會寄給他的,這些信函
內,聖人對於應付彼肋日和其他各種異端的方針
均有詳細指示。
因波利西拉異端(該異端係瑪尼基派異端和星象
學混合的一種邪說)在西班牙肆虐,一部份教士
誤入歧途,西班牙主教聖多利波特別向教宗請示
處理方針;聖良修書回覆,除據理駁斥該異端外
,復將自己在羅馬處理瑪尼基異端的經驗介紹給
聖多利波,並勸他從速召集主教會議,撲滅邪說。
聖良的書信,措詞堅決、立場嚴明,毫無模稜兩
可、拖泥帶水之處;信內的意見,不是以個人的
身分發表,是以耶穌在世代表、伯多祿繼任者的
地位發表。
聖良對神職班的人選異常重視;根據耶路撒冷宗
主教亞莫斯的記載,聖良曾經在聖伯多祿陵墓做
四十天的祈禱,請宗徒之長代為求 上主赦免他
的罪過;四十日後,聖伯多祿顯現給他說道:「
你的罪赦免了,只有一樣罪還沒有赦,那就是你
授予聖職時所犯的疏忽,誤選不適當的人擔任聖
職,這些罪 天主仍要向你追究」;聖良特別在
聖教法典增訂條文,規定領受司鐸神品的人員必
須經過嚴格的考驗,證明確能服從紀律。
主曆四四八年,君士坦丁堡有一位名叫歐帝奇的
神父寫信給教宗,報告納斯多異端在東方死灰復
燃;教宗因未明事實真相,就用謹慎的措辭覆書
表示將進行調查。
四四九年,歐帝奇又寫信給教宗,聲述他自己已
被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法來物開除教籍,要求教宗
下令准他復職;東羅馬皇帝戴沃多塞二世也袒護
歐帝奇,修書請教宗出面干涉。
其時,羅馬與君士坦丁堡文書來往頗費時日,聖
良因尚未接獲法來物的報告,不能立即批覆。
不久以後,聖良接獲法來物的報告,方知歐帝奇
因為反對納斯多異端,竟墮入相反的異端,否認
基督有雙重性體;東方主教會議傳訊歐帝奇後,
見他執迷不悟,方才下令開除其教籍。
戴沃多塞皇帝為聲援歐帝奇起見,發動召開會議
,出席人員大多數是歐帝奇的朋友,並由歐帝奇
最有力的支持者、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狄奧果拉
任主席;這會議宣佈歐帝奇的見解是正確的,譴
責聖法來物。
教宗的代表拒絶簽字承認這項不合理的決議。
聖法來物飽受異端徒虐待,不久,就與世長辭。
聖良獲悉這次會議的經過詳情,宣佈該會議通過
的一切決議均屬無效。
兩年後,聖良在加山東召開教會大公會議,出席
會議者有六百位主教和教宗的欽使;大會中一致
通過,開除歐帝奇教籍,隆重宣佈耶穌「位一性
二」的信德道理。
主曆四四九年六月十三日,先是聖良致書法來物
,闡述基督兼有 天主性和人性雙重性體;這封
信,後世稱為「信道書信」,最初,被狄奧果拉
扣住,如今,在加山東大公會議中由教宗欽使宣
讀,出席大會的主教聽了這篇詞意明晰、理論精
確的書信,都異口同聲地高呼道:「伯多祿藉著
良的口在講話」。
東方的異端方告消聲匿跡,教會在西方又遭遇了
軍事性的威脅;歐洲大陸局勢混沌,西羅馬皇帝
退居萊溫那,萬達王由迦太基進兵直窺羅馬。
匈奴王阿提拉揮師西征,焚燒擄掠,殺人如麻,
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故得了「 天主的鞭子」
的外號。
匈奴軍隊能征慣戰,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主曆
四五一年,阿提拉的攻擊在法國受挫,即移師直
逼羅馬,守軍勢孤力弱,只能坐以待斃。
正當阿提拉的雄師浩浩蕩蕩向羅馬城門進發時,
突見城門大開,有一批人列隊緩步向前,他們手
無寸鐵,長袍寬帶,為首一人,鬚髮俱白,容貌
慈祥,雙目有神,令人肅然起敬;匈奴軍士深感
詫異,待這批人走近,方知是基督聖教的教宗率
領隨從親臨敵營。
教宗見了阿提拉,即以嚴正的詞句斥責他不應該
嗜殺成性,罪孽深重,天理難容。
阿提拉懾於教宗的聲威,唯唯諾諾,應允即日退
兵;羅馬全城生命財產,賴聖良赴湯蹈火、單身
會敵,得以保全。
羅馬人民倖免浩劫,不知感恩圖報,仍醉生夢死
,我行我素;教宗苦口婆心,善言規勸,唯聽者
藐藐。
三年後,兵患又至,萬達王渡海入侵羅馬,守軍
倉皇撤退,城陷敵手;幸賴教宗力勸,萬達王允
諾保全居民生命,不加殺戮,並且嚴禁軍士搶劫
、焚燒;但是,萬達人由羅馬撤退時,擄了大批
居民為奴,帶回非洲。
萬達軍隊撤出羅馬後,聖良致力救濟災民、恢復
秩序,一面派司鐸往非洲為俘虜服務;教堂聖器
、祭衣,在軍事佔領期內均已散失,教宗籌款補
充。
聖良的特點是凡事依靠 天主;所以,即使在最
困難的時期,仍能保持鎮靜和毅力,從不灰心、
失望。
聖良在任二十一年,由於他的辦事公正、賢明,
貧人和富人、神職人員和在俗信友、羅馬人與外
國人,均對他懷有莫大的尊敬和愛戴。
主曆四六一年十一月十日,聖良安逝主懷;遺骸
現供列梵蒂岡大堂內。
聖良才學淵博,著作豐富,尤以闡述聖子降生奧
蹟的真諦是他最大的功績。
主曆一七五四年,教會封聖良為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