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餅奇蹟 (路九 11~17)
群眾一知道,也跟隨他去了;他就迎接他們,給他們講論
天主的國,並治好了那些急需治療的人。
天將要黑的時候,那十二人前來,對他說:「請遣散群眾
,叫他們往四周村莊田舍裏去投宿、尋食;因為,我們這
裏是在荒野地方」。
耶穌卻向他們說:「你們給他們吃的吧 !」
他們答說:「我們不過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除非,我們
親自去給這一切人購買食物」。
原來,男人大約有五千。
他卻對自己的門徒說:「叫他們分夥坐下,約五十人一夥
」。門徒就照樣做了,叫眾人坐下。
他遂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望著天、祝福了;擘開
,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群眾前。
眾人吃了,也都飽了;把他們所剩的碎塊收集了十二筐。
經文脈絡
禮儀年丙年「耶穌聖體聖血節」的福音選自路九11-17,內容是基督
徒十分熟悉的「增餅奇蹟」。
路加將這段奇蹟故事安排在兩個重要事件之間,在此之前是,耶穌
派遣門徒外出宣講福音(路九 1 - 6),門徒們辛勤工作,結果,使
耶穌更為聲名大噪;因而引發黑落德王的疑問:「這個人到底是誰
?」(路九 7 - 9)
然而,在這個奇蹟敘述之後,路加接著報導:耶穌要求門徒們說出
一般人對祂的看法以及他們自己對耶穌的看法。
明顯地,路加刻意安排了這個敘述框架;因此,必須將「增餅奇蹟
」的敘述放在這整個經文脈絡中來加以瞭解。
耶穌關懷人們
故事開始,情景是,門徒們在外宣傳福音一段時間之後歸來,耶穌
把他們帶到一個名為「貝特賽達」的地方。
這是一座村莊,位於加里肋亞海北端約但河注入口的附近,此地相
當偏僻安靜;因為,耶穌願意單獨和門徒們在一起,一方面使他們
能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也可私下提供教導。
但是,群眾們因為知道耶穌這個決定,便跟隨著他們去了。
耶穌看見群眾時,立刻對他們表達歡迎,「給他們講論
天主的國,並且,治好患有各種疾病的人」(11)。
這個簡短的開場白清楚地表達,耶穌不但特別照顧門徒們,也十分
關懷一切跟隨祂的人。
奇蹟的出發點
當夜幕漸漸低垂時,門徒們開始憂慮,這麼多群眾如何能找到食物
和過夜之處;這是一個來自現實情況的具體的顧慮。
耶穌卻要求門徒們給群眾東西吃。
由門徒們的回答以及當時在場的人數看來,耶穌的要求相當「不近
情理」,根本無法實現。這個情況生動地凸顯了增餅奇蹟的背景,
以及敘述這個故事的框架。
增餅奇蹟
耶穌指示門徒們,讓群眾五十個人一組,好像準備分組進餐似地一
組一組坐下;這個敘述大概反應了初期教會共同舉行晚餐禮的方式
(參閱:宗二46;二十7)。
接著,耶穌拿起他們當時僅有的五個餅和兩條魚,望著天,祝福了
;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分給群眾。
耶穌的言語和行動,一方面顯示祂有如一個猶太家族的父親、或者
是接待客人的主人;另一方面也使讀者想起最後晚餐的情景(參閱
:路二二19),所不同的是,在最後晚餐的敘述中,耶穌並沒有透
過門徒分餅。至於這些門徒如何將魚和餅分給在場的五千人,福音
則並沒有敘述。
奇蹟的結果
福音最後非常簡短地報導了整個事件的結果:所有的人,包括十二
位門徒和一切群眾都吃飽了,他們並且將最後的碎塊收集起來,共
有十二筐。
「十二」,是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數字,代表門徒的數目,也暗示
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數目。但是,福音並沒有報導任何門徒或群眾
有關這個奇蹟事件的反應(參閱:谷六52;若六14-15)。
基督信仰的核心奧蹟
普世教會將「增餅奇蹟」的故事安排在「基督聖體聖血節」誦讀,
是十分恰當的;因為,這段基督信仰中極為重要的敘述,不僅反映
了舊約中厄里叟先知的行動(列下四 42 - 44),也使人想起「最後
晚餐」的情景,更暗示了初期教會信友團體一起舉行擘餅感恩禮的
情況。
「增餅奇蹟」,的確,相當程度地預示了耶穌聖體聖血的奧蹟。
耶穌的圖像
整段「增餅奇蹟」的報導,所含有的具體資訊非常少;因為,路加
敘述這個故事的主要目的並非客觀地報導這個事件,而是在於,以
生動的方式幫助讀者認識耶穌。
整段經文讓我們看見耶穌的圖像,祂是老師、救主、也是供給飲食
給廣大群眾的施主和主人;門徒們則被表達為耶穌的見證人。
路加向讀者們講述耶穌的故事,使大家透過耶穌和門徒之間的對話
,以及祂對群眾們的關懷,瞭解祂的默西亞性使命與身分。
綜合反省
路加非常自由地重新陳述一個耶穌生活中的事件,提供讀者一個非
常生動的耶穌圖像:耶穌非常關心群眾,甚至,到忘我的地步;祂
具有超越一切權柄,能夠以超越常理的方式使眾人得到飽飫。
耶穌揀選並派遣門徒繼續執行祂的使命和工作,透過門徒以及他們
的跟隨者所提供的教會性、聖事性的服務(例如:舉行感恩禮),
耶穌不斷地養育祂的跟隨者直到今天;並且將他們引入更深的信仰
中,使他們更深的認識、瞭解耶穌的默西亞使命,知道祂是生命的
賜予者。基督徒因此而體驗到,參與感恩禮,就是預先參與一切得
救者在天上舉行的宴會。 (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