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渴望與我們建立友誼
呂天恩 神父
路十七 11~19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
肋亞中間,走進一座村莊的時候,有十位癩病人
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
他們提高聲音說:「師傅,耶穌,可憐我們罷!」
耶穌定睛一看,向他們說:「你們去,叫司祭們
檢驗你們罷!」
他們去的時候,便潔淨了。
其中一位看見自己痊癒了,就回來大聲光榮
天主,並且跪伏在耶穌足前、感謝祂;他是一位
撒瑪黎雅人。
耶穌便說道:「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
人在那裏呢?
除了這位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
天主嗎?」
耶穌遂給那人說:「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
你」。
福音分享
聆聽這段福音時,我們可以先想一個問題:為什麼
耶穌要求這些人去找司祭、叫司祭檢驗呢?
在那個時代,痲瘋病人因著他們的病,不能正常地
與別人交往、不能參加一般的社會生活,他們是被
隔離於團體之外的。
甚至,在以色列人眼中,患痲瘋病的人是受到天譴
、或者是罪有應得的。
一位原來有痲瘋病的人如果痊癒,他必須去讓司祭
查看是否真正康復,確定已完全痊癒了,才能回到
大團體、過正常的社會生活。
耶穌已經給他們行了奇蹟,讓他們痊癒了;祂提醒
他們,要按照法律去給司祭檢查,好讓他們能回歸
團體。
結果,他們還在路上的時候,十個人都已潔淨了;
但是,只有一位回到耶穌跟前、感謝祂。
耶穌似乎表達,原來,祂希望其他九人同樣地也來
感謝。
原來,耶穌只說:「你們去,叫司祭們檢驗你們罷
!」 並沒有要求他們要回來感謝祂。
然而,我們需要了解,即便耶穌沒有命令要這樣感
恩,不等於這樣感恩的態度是不需要的。
有些事情是不能以法律來指定;但是,還是應該做
的。
按照基本的法律觀點,這人回來感恩,不是必要的
;但是,以愛的角度,這個態度是應該的。
沒有耶穌,這些人根本就不會痊癒;耶穌是白白地
為他們服務,不要求他們的感謝或回報。
可是,不因為耶穌沒有要求這感恩,他們就不應該
感恩祂。
其實,這篇福音可以幫助我們反省,怎麼看我們與
耶穌之間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確實認真地守教會的基本規則,我們
周五不吃肉、每主日參與彌撒、經常辦告解;可是
,我是否給耶穌一些在愛中白白付出的時間、關心
、感恩?
耶穌是一位「貧窮」的恩人,祂不會與我們做生意
:我給你多少,你一定要給我多少。
可是,耶穌渴望與我們建立一份友誼,祂默默等待
我們一些愛的表達、一些與我們之間的對談。
可以停一下我們的工作或休閒,花一分鐘,與耶穌
談心、向他祈禱。
但願我們能學習這種白白付出的愛,在自己與耶穌
之間,天天活出簡單卻很熱心的友愛交流!